原创 雄安记忆||老年间的“三大件”
2020-05-07 21:23:50   

原标题:雄安记忆||老年间的“三大件”

作者: 一土 金板凳

今天我说的“三大件”,与上述物品无关,是家里拆房时留下来的板凳、风箱、扁担。

普通的板凳造型很简单,就是在一个长条木板上,加上四条腿。木板是面,在两端凿四个孔,一个孔里插进一条腿,这就是一条板凳了。老时候,这种板凳既是主要坐具,也是百姓家的装饰品。进入新时代,家具都更新了,但有的至今还保留着一些老家具。

我们家这条板凳,别看现在上面布满灰尘,油漆脱落,裸露出卯榫,破破烂烂的,当年这可是一件比较贵重的家具。它比普通板凳要高一个档次,因为是双榫,要凿八个眼儿,技术性就更强了,卯榫之间的尺寸,大小,间距要丝毫不差。而且,腿上要开很长的沟槽,夹住两块厢板儿,板儿下还镶嵌一个云勾牙子。制这种板凳,由于工艺复杂,费事,材料往往选择优质的硬杂木,以使用的年限长一些。做好后还要用大漆油漆数遍,多是紫红色,外观看不出卯榫、木质,不仅美观而且牢固。

记忆里,最早对板凳的概念是奶奶叙述的。比如,板凳要比炕沿矮些,小时候先是由大人牵领着,扶着板凳学走路,后来就自己扶着炕沿走,再后来就是哭着闹着要坐板凳了。大一点了,能够记住的就是绕着板凳跑,然后上蹿下跳,摔个鼻青脸肿是常有的事儿,因此常常被大人们轰跑。

我小的时候,家里好像也没什么大件可言。印象中,我们家老房子空空荡荡,没什么摆设。一进门儿,是个破旧的迎门桌,这条板凳就挨着后墙放着,再也没有其它摆设了;还有就是,如果来了客人或串门的,板凳是主要座位,能坐三四个人,人多了也能挤下五六个,而家人则坐炕沿,面对面地吧嗒着旱烟,聊啊聊……

风箱

风箱,是传统的老家当,也是庄户人做饭用的必需品。但我小的时候,是把它看成玩物把弄的。有时候,看到大人们拉风箱,呼啦呼啦地挺有意思,就凑上前去,也学着拉上一把。其实拉风箱是有技巧的,该急火的时候,就要加速度地来回拉;该慢火的时候,就要轻轻地拉动风箱杆儿,为的是让火力平稳。记得以前做饭的时候,大人做饭,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蹲在旁边抽风似地来回拉风箱,有时候边拉边扭头观察灶火堂,眼看着灶火堂里的火越烧越旺,直把小脸照得通红,满头是汗。

小时候,常常听大人们说起一句歇后语,叫“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可我很久不明白是咋回事。其实,老鼠还真有钻进风箱的时候,因为风箱前后都有一个方形通风口,用来换气。另外下面的一侧,也有一个出风口,通过锅台的另一侧,直达灶火膛。如果不做饭,灶火膛不热的时候,老鼠就要溜进去“受气”啦!不过,现在对“老鼠钻风箱”的歇后语,似乎理解的更深更透了。

仔细端详,风箱看上去就是一个长方形箱子,从一头穿入两根木条,前端还有一个把手,这叫拉杆,是用于来回拉动的。木条在箱子里头连接着一块木板,木板四周束缚着一排鸡毛,通过来回拉动导出空气,然后送入灶膛。风箱的制作没有一个钉子,是用传统的卯榫契合而成,这样做出来的风箱更加的结实、耐用。在过去,每到清晨,你能看见每家每户的屋顶上,都冒出屡屡炊烟,也不时传出呼哒呼哒……拉风箱的声音,如今厨具发展,它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水扁担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几乎天天都能见到的,是乡村里那一幕一幕,在晨曦中挑着扁担行走的身影。早晨,人们都要去挑水,连续挑几挑,把水缸灌满,以维持一天的生活用水。那时候,为了节约用水,往往是一盆洗脸水孩子先洗,大人再洗,再后来洗抹布,不像现在人们随意地浪费水。我也曾看到,挑水人肩上的扁担,边走边上下颤动,水桶里的水晃出来,尤其是冬天,洒在地上结成冰,亮晶晶地弯弯曲曲形成一条冰路,就连井沿上,也结成一圈厚厚的冰面。

专门用来挑水的扁担,叫水扁担。水扁担一般不太长,两端有铁钩,钩上有铁环儿连着,下挂水桶的铁系。打水时,用水扁担把水桶系到井下,桶底触到水面,便用力使桶左右摇摆,然后突然扣向水面,趁机舀满水再提出井口,这叫摆水。有时挑水的人多,还要排队等候。冬天摆水时非常危险,要防止不小心滑到井里,弄不好铁钩会脱离铁系,水桶也会掉到井里,再捞水桶麻烦就大多了。

我说不出我家那条扁担到底传了几代,也说不出这条扁担留下先辈多少印痕和汗水,但从小就看着爸爸用他那坚强的臂膀,为全家人挑水吃,扁担中间与肩膀摩擦的地方,已经变得很光滑。我们村唯一的一口吃水井叫大寺井,距离我们家大概有五六百米,就是这个被压弯变形的“一”字,成为我们一家人的精神脊梁。老一辈挑水人,在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厚重的历史。

我从小是哼着“扁担长,板凳宽……”长大的,尤其看着爸爸那坚定有力的脚步,大汗淋漓的样子,心想总会有一天接过爸爸的扁担,但现在想起来,就是这一条条普普通通的扁担,压弯了多少人的腰啊!也就是在十五六岁的时候,我开始学摆水、挑水。一开始挑半桶,后来挑一桶,但那挑水的姿势实在难看,就像人们常说的有点像“银环”,走起路来一步三晃。可是没过多久,人们就从挑水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家家户户都打了压把子井,只要用力上下一压,就会冒出涓涓细流。

结尾

以上的场景和物件,早就慢慢离开我们的生活,从此变成了追忆。留下的是那浓浓的乡韵,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拆房那天,我在院里、屋里进进出出,徘徊了很久很久,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说实话,除了些老式的衣柜菜厨、锅台碗架以及锅碗瓢盆、破铜烂铁,还真没什么值钱的,弃之可惜,留下没用,随着抓车的轰鸣声,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唯一吸引我眼球的,就是板凳、风箱、扁担这三件东西,我提前把它们倒腾出来。这三件东西,记录着我生活的片段和过往,以及我对我的那个小村庄的念想。光阴转瞬即逝,当年的这些老物件,现在已成为历史文物。世界就是这样,一切的一切,都会因为时光而褪色,然而,只有乡愁意味深长,尽管我说不出它是个啥滋味……

24小时服务法律热线:0531-80961678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9 莱芜知名律师 法律咨询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