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无肉,弃之可惜
长城汽车一向以SUV霸占市场,但现今已推出新能源小车欧拉R1,R1是一款力优缺点非常明显的车型,可谓食之无肉弃之可惜。
其相对较小的车身限制了无法应对很多场景,比如5人出行或者行李过多的情况R1都不是商家选择。
但是相对较小的车身也让R1更容易让R1在繁忙的路面上穿梭,同时R1在停车上也让车主省心不少。
自身的缺点使她无法承担更多家庭责任,毕竟在这个价格区间内同样有宝骏310w,这种空间杀手。
出产为何,非不欲也
R1的缺点并不是一款家庭的首选车型,但是如果一个家庭想购买第二辆车,那么R1的优点就会非常突出。
其自身定位决定了受众过于狭窄,再加上上市新能源车型,这些因素最终会导致销量上不去的结果。
长城推出欧拉真是非不欲也?是想抢占新能源市场,亦或是逼不得已,这只能从长城的市场策略和国家的
转进民用,意外火爆
知道长城汽车历史的人都清楚,长城汽车在乘用车市场上并不是依靠H6发家的,甚至于不是依靠大车。
那个时候汽车业内的几个民族品牌都在做小车,比如比亚迪的F0、长安奔奔,而长城也有绚丽、凌傲等小车。
从H6上市到火的一塌糊涂,以及长城C50销售遇冷,长城依然决然转进SUV市场,并打出在技术上势必超过JEEP的口号
气候变暖,却遇冷风
长城经过一场大劫,这要从全球气候变暖,彼时国际降低碳排放量的声音越来越大,这对于长城这种以中大型SUV生存的企业并不友好
而我国为了响应全球化这种声音,也开始出台政策,督促各个车企对新能源车型进行整改,以预期能够让,民族企业完成转型
这对于SUV市场上一直高歌猛进的长城,可谓是当头一棒。看似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却在2017年,新能源积分政策给其当头一棒
坐以待毙?积极应对
长城当然没有在此基础上坐以待毙,但是面对尚不明确的市场,亦没有积极应对,而是在油车基础上进行改款。
这种策略虽然能节省研发成本,但同时也会使得改款的产品力大大下降,造出来卖不出去和没有造基本一样。
这种结果是长城不想看到的,痛定思痛的长城立刻调整了自己的战略,在设计新车的同时,成立了新能源分公司对电池包进行生产。
欧拉的诞生是在绝境之下的一种无奈选择,但是长城在市场明了后采取了积极应对策略。那么R1究竟有何特点呢?
四方为型,圆滑有度
R1作为一款小车,为了拉满自己所有的空间,采用了四四方方的设计,其实这种四四方方的设计是长城非常不愿看见的。
长城以前出现过两款销量失败的车型,就是酷熊和M2,这两款车型都是四四方方的设计,但是最终销量非常惨淡。
而R1其在四方的造型上,最大限度的选择圆滑过渡。不管是顶盖边界还是前保到发动机罩的过度,都非常原话。
色分为二,只为一心
R1为了突出设计感,也采用了分色设计,但是与一般车型的分色设计却又有着点滴不同,最大的不同是其前后保也分成了两种颜色。
其他车型的分色方案一般是在车顶上采用与车身的异色设计,很少有在前后保处也进行分色设计。R1这种分色手段可以说是一种创新。
R1采用分色设计一心为了不让自己看上去特别单调,像是R1这种四四方方的造型,再加上设计元素稀少,其实非常容易让人感觉单调。
设计不足,大方为正
R1综合来看其实是一辆缺少设计感的车,他的侧面造型没有过多的棱线,正面造型除了两个大灯还算囧囧有神也缺少线条支撑。
反观其他都在抠造型的车,你会发现R1其实有一种日式K-CAR的味道,而这种简单的造型确实很难给人一种视觉冲击性。
如果硬要说这种设计的优点,那就是去除了那种侵入感,看上去不会太累,而且确实颇有一种越看越好看的感觉。
科技不足,略显温馨
R1的内饰整体给人一种简陋感,但是白色内饰在座椅的两侧搭配了橙色设计,给人一种为你心感。
由于R1宽度上只有1米6,所以副仪表板做的及其狭窄,宽度只能防止一个旋钮。
不过整个内饰让我最感觉突出的是中央的9英寸多媒体液晶屏,在这个价位区间,很多车型的液晶显示屏只有不到8英寸。
R1优缺点都极为明显,而且落地价在7到8万,续航350公里,其作为一款城市代步车我认为确实略贵,如果不考虑价格还是非常有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