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球员基本上分两大类,进攻型和防守型。进攻型明星球员会根据进攻能力评选出最佳一阵阵容,防守型明星球员也会评出相应的最佳阵容,称为最佳防守一阵。
一阵更偏向于进攻,进攻方面的数据更方便于记录,包括球员个人的得分、助攻以及进攻效率值,球员看着自己的数据随着每场比赛都在攀升,是不是会觉得特别有干劲?但凡能够开发出进攻能力的球员,都会在职业生涯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而更多的球员会选择成为进攻型球员,一方面延长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另一方面能够更长久地保持自身的竞技状态。参考火箭队哈登,“眼神防守”创始人,但却有一手好的进攻能力,仍然屹立在联盟之巅。
防守这种“脏活”、“累活”,往往还会吃力不讨好。防守对自身的消耗非常大,随着年龄的增长,状态会随之下滑。防守球员并没有详细的数据纪录,要数据的话,需要牺牲防守来换取,相信大多数球队是不希望球员这样吧?真正优秀的防守者表面看起来都很平平无奇,但他们对队友和球队做出的贡献却是最大的。他们才是球队赢球的关键,竞技体育,防守至关重要!
就拿邓肯来说,从内线到外线的协防,帮助队友做了无数次的掩护,这些有记录吗?没有,但是他做的这些却实实在在的帮助了队友,帮助球队取得更多的胜利。伦纳德在马刺获得冠军那一年,他的防守做的就相当到位,从对手接球开始就紧逼防守,使得对手无奈传球,或是失误丢球。他成功阻断了对方的防守,干的活真的很费体力。但,他的数据没有纪录,谁又能明白他们做的这些的意义?
作为非专业人士,当然不明白了。但是NBA联盟能够成为全球顶级赛事联盟,就是拥有世界上顶级的“千里马”,而“伯乐”是识别千里马的关键。球探和球队教练,甚至是球队经理。他们都能看得见,而且他们更明白,球队需要这些任劳任怨,又有无私奉献精神的球员。
但现实是,在球员们做这道二选一的选择题时,很大一部分球员都会牺牲防守选择进攻,能做到不耽误进攻的同时又是顶级防守者的不多,就那么几个。这也就是防守一阵为什么难进的地方。身体消耗,攻防取舍,还得保持生涯大部分时间没有伤病影响,而且职业生涯相对比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