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T77,PRO的魅力有多香?
2020-03-09 02:49:31   

奔腾T77的这次PRO,看似是一次产品的升级,深一层次价值上,我可以认为是是整个一汽轿车做冲锋态,大转型时代的首款车型。

选择在特殊时期做网络新车上市,虽实属无奈,但这也给奔腾提供了展现自己大转型时代之后紧随市场步伐的营销机会,在发布“新优品”的同时,也能看出奔腾揣测消费价值情绪的精准实力。李诞、思文这种站在后时代顶点的“口秀之王”,从根本上来说获得了市场消费者的认可。

在单项选择的互联网时代,谁呼声更高,谁实力也更强。

而作为一个向来乏味于互联网娱乐项目的人,笔者的眼球更多被奔腾T77 PRO夺去,作为奔腾的主场,我更想分析这款新车的到来,能否为奔腾提供更好的增量空间,而在品牌广度以及深度方面,PRO之后的T77,不知是否还能撩人如初。

01 PRO之后的魅惑力

单单从产品上来说,奔腾T77 PRO作为奔腾T77的升级版,最大改动就是取消了此前消费者质疑的1.2T动力系统,换装了动力更强的1.5T小排量发动机。

同为入门版手动豪华车型,2020款车型在提升动力系统的同时,增设了座椅加热、座椅电动调节两项配置、

当然这不是我们要说的重点,重点在于动力系统回归主流市场,一汽轿车自主研发的CA4GB15TD-30引擎,从账面参数上来说为一台四缸1.5L Turbo发动机,版本型号30代,可见一汽轿车内部对其少不了优化。

169Ps最大马力以及258牛米数据达到自主品牌主流标准,1500-4350转最大扭矩平台无论是广度还是低速都不算差,1500转最大扭矩输出能力持续到4350转,转速平台宽度接近3000转。

此前我们吐槽的1.2T小排量发动机动力弱问题,也得到了了关键性的改善,最关键的是连带着增设来的座椅配置,指导价仅仅提升了4000元左右。

可见,PRO之后的魅惑力毋庸置疑。

02 奔腾T77 PRO的新机遇

对于横盘发展的市场来说,老而弥坚的选手从不缺乏后来者的挑战,在合资选手仍然在兜售所剩无几品牌价值之时,奔腾T77 PRO彻底抛开所谓的品牌价值,真正以强选手的姿态入局,且不说市场前景多么宽广,但从态度上来说奔腾的确拥有更大的市场机遇。

PRO之后的奔腾T77,弥补了此前的“口碑短板”,1.5L Turbo引擎入局,既为市场带来更好消费选择,也正式宣布自身小排量引擎矩阵的完善,走在了行业前列。

1.2T、1.5T、2.0T乃至3.0T引擎,一汽集团已经具备完善且主流的技术储备,无论是在未来的高端车征途还是在排放标准勒紧口袋的环境下,奔腾都将获得更好的推动力。

诞生在“乱世之中的”奔腾T77 PRO,短期内或许不会有很好的数据表现,但必须要承认其作为转型之后的全新重磅产品,企业价值意义更大于销量意义。

03 奔腾做冲锋态

2019年,一汽奔腾全年销量12.05万台,成为中国车市中为数不多逆势增量的品牌,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销量、份额双上涨,虽然一定程度上基于体量小带来的新品推动优势,但必须也要承认的是,过去一年的动作证明了奔腾体系执掌能力的出色。

奔腾作为一汽轿车向前冲锋的核心品牌,其发展直接关系到一汽转身的速度以及跨度,过去一段时间,一汽奔腾在短期内迅速推出了多款车型,补齐了产品运营上的短板,无论是产品矩阵,产品设计,产品运营以及产品支撑,做出的成绩有目共睹。

而此次在特殊情况下推出的奔腾T77 PRO,一方面可以看的出来奔腾想要打造拳头产品的决心,另一方面透析出奔腾拥有比想象中更强的技术推动力。

在明年,奔腾还将会推出三款全新的车型,继续填补产品空白,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奔腾2020年的成绩单,可能会比想象中的更好看。

04 柳长庆的功劳簿

接管一汽轿车之初, 柳长庆可谓阻力重重,不仅仅需要完成一汽内部设定的竞聘上岗任务,还要将奔腾品牌拉回主干道,讲好故事做好产品。

过去,我们对柳长庆打上问号,质疑能否有足够的能力将奔腾从边缘化拉回到主干道。

短短一年时间,奔腾从2018年的8.86万年销量,到2019年的12.05万台,销量增幅明显,要知道去年一年市场跌幅超8%,行业悲壮声一片,但奔腾呈现出来的姿态,可谓奔腾如初。

而这份成绩,得在柳长庆的功劳簿上记上一笔,从规划产品体系到动员新营销,可谓帅才见真知。

24小时服务法律热线:0531-80961678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9 莱芜知名律师 法律咨询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