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食品搬运工”在疫情一线度过的35天
2020-03-05 08:23:42   

临近春节,老家远在福建的陈东明,留在湖北孝感的达利公司值班。当时的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几天后,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会全面暴发。

陈东明在医院卸货

武汉封城、交通封路。三十几天里,他与二十几位司机一齐将千万箱生活物资搬上货车,日夜间马不停蹄送往武汉战“疫”一线——武汉金银潭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汉川市人民政府、公安局、派出所、街道办、社区、岗哨……

一路上,他亲眼看到有人在病痛中死去,也看到有人历尽艰难终被成功治愈出院,他与医护人员一起吃过盒饭,也与一线志愿者共同笑叹市里一桶方便面难求……

每天在货车上的六个小时

从孝感市开车前往武汉,全程76.3公里,平日走高速路仅用一个半小时便可到达,但如今不同。

路途中遇到关卡检查点,需停车接受检查、登记等程序

自1月23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宣布武汉正式封城、封路后,通往武汉的高速路与武汉市区内的交通主干道上,相继设置了四到八个、甚至于更多的道路检查关卡。

这些关卡的位置多少有些“出其不意”,令初次往前线捐送物资的陈东明和几个同事宛如“新手玩家”,他们初入迷宫地图,有些摸不着头脑。他们开着装满生活物资的数辆货车,在行人与车辆都罕见的武汉市区里到处闯。

“这里行不通,那就只好现找下一条可能走得通的路”。陈东明说,找路、探路,以及在每道关卡接受检查与填写个人信息表格的时间,让疫情发生前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成倍增长。

从孝感运送物资到武汉各个医院,陈东明坐在车上的时间至少6个小时,期间还有不断打来的工作电话需要处理,除去睡眠与零散的休息时间,他每天都以十几个小时连轴转的工作力度在奔波中度过。

多数时候,到了午饭时间车队还在路上,他们有的人要么不吃了,只喝几口水顶着,有的就简单吃点小面包。毕竟“上厕所既耽误时间,也实在不方便”,陈东明说。

从一人到二十几人的物资捐赠车队

“我们一开始(送物资)的时候,在路上耗费了很长时间,经常现找路。”陈东明回忆道,“而且人手不太够,算上司机、专门负责与政府对接的几个同事、还有我,也才二十几个人。”

车队成员正在公司仓库里装车

从1月底疫情暴发至今,也正是这为数不多的“二十几个人”组成了达利公司的物资捐赠车队。他们坚持为疫情一线,连续捐赠了几十辆货车的食品、饮料物资。

回想第一次的捐送经历,陈东明他们因为都没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尝试联系了湖北汉川市负责管理他们这片区县的疫情指挥部后,他们又联系了身处一线的捐赠点负责人,以确定要捐赠哪里和捐哪些物资。

车队这次准备了五车的面包、水、蛋糕等食品物资,想着等经过这次熟悉流程了,再增加之后的捐赠数量与力度。

这一天是1月27日,武汉早已封城封路,街道上出现了巡查队的身影。要不是苦于当时留在公司值班的同事少得可怜,甚至连货车司机都没有,陈东明也不会在疫情暴发时去联系那些安全在家享受年假的司机们。

他将电话一个个拨出去,询问的都是家在湖北、住在孝感市与武汉市附近的司机,令他们庆幸的是,几乎每一通电话都得到了正面响应。

因公共交通工具停运,有的司机想办法拜托环卫工人,蹭着人家的环卫车到了公司。有的苦于交通封路,干脆从家硬生生走了一个半小时的路,大冷的天,走出一身的热汗。有的甚至为了躲避巡查队缩在桥洞底下……这次人手集结得很是不易。

若有人问这些司机:“你们这是何苦来?在家隔离躲避疫情不好吗?”他们也只会回句最简单的“因为我已经答应了。”

自这天起,几乎每一天早上,陈东明都会与几个同事、司机站在“货车堆”里。成百上千箱的物资由他们二十几个人一箱一箱往车上搬。车队中没几个是真正做过长时间体力活的人,弯腰、抱起箱子、起身、装车,这套机械性地简单动作重复下来,每人身上再厚实的冬衣也都被汗水给冲透了。防护性的口罩在此刻成了呼吸的负担。

车队在医院搬运捐赠物资车队在医院搬运捐赠物资

“装货、卸货的时候是我最痛苦的时候。”陈东明半开玩笑道。每次装货、卸货完,他的胳膊会止不住发抖,时间久了,就有些疼得抬不起来。

但这一切,他又说,“是值得的”。

车队里二十几个人,从1月27日开始运送捐赠物资起,就再没回过一趟家。几十天里,每天的生活简单又忙碌,把活忙完了便草草洗漱过,在公司宿舍的床上睡到不省人事。能分给家人闲聊的时间少得可怜。

陈东明记得,有次他们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汉川医院运输捐赠物资,到地方卸货时,却看到一个司机躲到一边,背影看着像在抹眼睛。

在汉川医院捐赠物资时,那位被女儿用望远镜看到的父亲正在与女儿视频通话

“怎么了?”他走过去问。靠近才发现对方眼睛红红的。原来这个司机的家就住在汉川市人民医院的边上。他与妻子在疫情期间都选择回到公司上班,支援战“疫”一线运输捐赠物资,留下了年幼的女儿在家由老人照顾。刚才正是他女儿打来了电话,说自己在家拿着望远镜,隔着窗户“看到了爸爸”。

身处疫情一线的那些人

已进入二月的武汉寒意仍浓,新冠肺炎病毒疫情也开始进入确诊数量的高峰期。因达利公司的物资车队已相继为十几家医院、政府机构、社区与岗哨捐赠过大量物资,车队里的每个人逐渐与这些身处不同岗位的一线战士们熟悉起来。

这天,陈东明卸完货,正在门口与院长说话,视线不经意的一瞥,两位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正推着一位被白色长布盖过头顶的病人,从他们身侧一条小路匆匆经过。

车队在医院卸下捐赠的鸡蛋

短短的一瞬,画面却深深刻进了他的脑子里。身旁的医院院长注意到他停滞的视线,安慰他说:“没事,别担心,确诊死亡后的尸体我们都会消毒,不会有再传染的可能。”

可陈东明心里想的并不是自己会不会被传染。他心头百味陈杂,一时说不出话。死亡对年近四十的陈东明来说,并不是陌生的词汇。但他没想到自己会在医院亲眼看到已死亡的病人。

在死亡面前,生命显得分外脆弱,所以是那样宝贵。陈东明也许就是在这一刻意识到了“生命无常”与“活在当下”的可贵。

车队在最繁忙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开着十几辆货车上路,往返于不止一家定点医院,运送物资。

路途中,他们不可避免地会碰上几个道路关卡岗哨,整队车被拦截住,检查货物、递交出行证、填写信息表,还会被询问:“你们是从哪来的?东西运哪去?”等问题。

一来二去,十几天下来也与这些岗哨内的执勤人员熟悉起来。这些执勤人员有公安、有辅警、有消防员、有基层干部,还有一些由老师、律师、大学生、党员村民组成的志愿者团队。

陈东明看到过他们每天吃的饭菜,有时是馒头,有时是米饭,配菜只有炒豆芽或者咸菜,每天都是这一套,没什么花样。他心里想,这样的饭菜是不成的,他们身体顶不住了怎么办?车队每次路过被检查时,便会把一部分剩余出来的生活物资捐赠给他们,小蛋糕、面包、运动饮料……总比日日都是馒头就咸菜强些。

车队为武汉某处岗哨的执勤人员捐赠物资

有个志愿者还问陈东明:“有泡面不?”大冷的天,他们在冷清的街上站岗、检查过往车辆,能喝上口热汤、吃一碗热面成了他们现在近乎奢侈的愿望。

陈东明苦笑着说:“现在跟湖北哪有泡面买?泡面都成稀缺物资了。”中小商店暂停营业,大型超市也只允许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统一采购,再运回小区由居民选购。隔离在家的人们采购物品都有限,更何况这些天天站在外面的志愿者?

曾经毫不起眼的廉价泡面,现在却成了武汉一桶难求的美味珍馐。

“生命无常,活在当下”

2月22日,距离第一次运送捐赠物资已过去26天,达利公司的车队再次来到武汉金银潭医院捐赠物资,碰巧遇到前来一线支援的第11批福建医疗队。令陈东明感到惊喜的是,他在这批医疗队中看到了自己的福建老乡,也是他朋友的妹妹。

陈东明2019年来到湖北达利公司工作。疫情暴发前,他作为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主要负责人力资源的相关工作。他说:“本想着在公司值完班就赶回家过年,我票都买好了。”

在前线的日子一天天过去,陈东明在随车向疫情一线捐赠物资的同时,还负责了不少其他琐碎的疫情防控工作,比如设计防疫广告标语、图文,利用微信群、语音视频、电视视频宣讲各种防疫措施,组织应急防疫小组并协调各部门开展各项工作,对外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协调,不定期办理和更换各种车辆出入证明,联系当地红十字会组织就近的单位、社区派车来公司免费自提鸡蛋、马铃薯等生活物资……

为当时刚来武汉一线支援的福建医疗队准备捐赠的物资

他每一天的时间都被不同事务分割了出去,有时饭都顾不上吃一口,与家人的联系时间少之又少。时隔数天不通音讯都是常有的事,若不是家人实在担心,主动联系了他,他都想不起给家里报声平安。

陈东明身处疫情一线,家人给予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也正因此,2月8日,时隔四天以后,陈东明才从姐姐的口中得知祖母病逝的消息。

“当时我的心情,真是不知道怎么说……”陈东明语气平静却无奈:“只能说,有些事情你碰到了,那就是碰到了。”

家人去世,自己无法送最后一程。陈东明还没来得及去平复整理心情,工作上的电话就又打了过来。

“今天、明天的事情都排得满满的,我已经想不了太多了。”他说。

抵达汉川市疾控中心的物资捐赠车队

“生命无常”是这一个多月以来,陈东明在湖北一线看到不同的人与事之后所想到的话。不论是通过医生之口,还是亲眼所见,他看到有的病人活了下来,有的人却支撑不住彻底倒了下去。

“我发现我现在能做到的,就是把握好眼前了,”陈东明说,即使他知道,能真正做到“活在当下”也并不是件容易事。

每当他们开着货车将物资送到医院时,医院的医生、护士都会对他们真切地说:“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这时,陈东明都会赶紧摇头:“没有没有,你们才是最辛苦的,是我们要谢谢你们。”

他说自己只是一名食品搬运工,为了不让战士们饿着肚子上战场,将尽可能丰富的食物送给他们。他还说,自己在这一个月真的深刻感受到了什么叫“万众一心”,他在每个定点医院的物资仓库里,都看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物资捐赠货车。

“真希望疫情尽快结束,回家与家人团聚。”陈东明说。

来源:人民法治网

责任编辑:王雪

24小时服务法律热线:0531-80961678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9 莱芜知名律师 法律咨询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