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
2020年02月19日
农历:正月(大)廿六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雨水节气期间的天气变化大,倒春寒是这个节气的特点。
生活起居篇
防风寒
春捂重点是腿和脚
雨水时节,时常倒春寒,所以要适当春捂,不要过早脱棉衣,并根据气候变化添减衣物。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养生原则,以防风寒侵袭,引发疾病。
>>春捂重点是下半身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醒,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就是说,春令时节,下身应多穿一些。中医养生谚语“寒从脚起,湿从下入”讲的也是关于下体腿脚的保暖。
>>腿部防寒有妙招
敲击按摩风市穴
如果是 “风寒腿”,可以敲击按摩大腿外侧胆经上的风市穴,具有将虚邪贼风拒之门外的功效。
坐着、站着都可以敲击按摩,每次敲20~30下左右。
干洗脚
用双手从大腿根部按摩至足踝,再从足踝按摩回大腿根部,重复10~15次,也可起到腿部保暖的作用。
防流感
记住做四件事
雨水节气期间,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气温会忽高忽低,易导致感冒,防流感要做好这4件事。
健康养生篇
《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如果在春天养好肝,会健康一整年。
搓手心
养血保肝法
方法:两手伸直,手心相对,上下搓,前后揉,然后两手做“负阴抱阳”的动作——右手包着左手。
早上做完之后,可以在中午11点到13点再进行练习,是春季养生的一个不错的保健法。
从经络的角度来说,手掌心有心包经的劳宫穴,是主血的。手心搓热后就有活血的效果。
养生操
养阳护脾胃
根据“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还要注意养阳、养脾胃。在雨水至惊蛰期间可于每日上午10时前后及晚上睡前做下列运动,以提高肾、肝、脾脏腑经络功能。
>>漱口吞津
每日上午10时前后,用舌体搅拌口腔,产生唾液后慢慢咽下,每日36次。中医认为,唾液在体内化生为精气,为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具有强肾益脑作用。
>>撮谷道
即收缩肛门,每天100次,每次1-2分钟,若大便后应延长至2-3分钟。
具体做法:放松全身,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配合收气,舌舔上腭,向上收提肛门,稍闭气,然后慢呼,全身放松。
可以促进肛周血液循环,防治痔疮、慢性肠炎,并对冠心病、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等慢性疾病有显著防治效果。
>>仙人揉腹
用手来回擦搓介于胸和骨盆之间。最佳时间为每日上午10时前后以及晚上睡前。每次先用右手大约在胃部按顺时针方向揉120次,然后下移至肚脐周围揉120次,再用全手掌揉全腹120次,最后逆向重复一遍。
中医认为: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通过揉腹,可以收到调理脾胃,通和气血,培补神元等功效。
艾灸 阳池穴
阳气勃发
>>阳池穴——让我们像春天一样阳气勃发
春天助阳气勃发,可以艾灸阳池穴。阳池穴是三焦经的原穴,是这条经络的原气发出之点,灸阳池穴可以补下焦之气,培本肾元的作用很明显。只需灸一周即可。
阳池穴:位于手背腕横纹中点处。每次悬灸二十到三十分钟就好。
饮食养生篇
春天喝粥胜似补药
孙思邈说“春时宜食粥”,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加入药材后,更能治疗慢性病,对身体有滋补作用。民间有“春天喝粥,胜似补药”的说法。想要补脾胃,有一味健脾祛湿的极品粥。
>>祛湿极品非“薏仁红豆粥”莫属
此粥只能用薏米和红豆熬煮,切记不可加大米!大米是水稻,本身含有湿气,不利于祛湿。
薏米,在《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健脾益胃。
红豆,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中医还认为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
>>熬薏米红豆粥的技巧
薏米很硬,红豆也很硬,放进锅里熬粥,不易熬烂,很浪费火(电),可以以下方法熬煮。
方法:在锅里加足够的水,烧开后熄火,让薏米和红豆焖半个小时;然后再开火,烧开后,在焖半个小时。
饮食养生食谱
1
小炖肉
食材:五花肉、黄酒、葱、姜、蒜、八角、花椒、茴香、香叶、丁香、桂皮、老抽、白糖。
做法:
1、五花肉切成方块,入锅中加热,使肉中的水份降低。
2、待五成水蒸干后,加入黄酒,用中火闷一会儿,再加入少量的水。
3、放入葱姜蒜等所有调料加热至八成熟,放入食盐。
4、小火加热至水快干时,再加入少量白糖,老抽即可。
功效:补肾养血,滋阴润燥。
2
黑胡椒奶酪焗虾
食材:虾、马苏里拉奶酪、土豆、牛奶、黄油、盐、曲酒、黑胡椒。
做法:
1、用剪刀将虾的虾枪,头和脚全部剪掉。从虾的尾部沿脊背向头部剪开。用牙签挑出背部砂线和头部中的砂包。
2、用刀从虾的背部将虾肉切开,、但要保持虾的尾部不要切断。将虾背打开,用刀刃逆着虾肉的纹理剁几下。
3、在虾肉上淋上曲酒,撒上盐,用手涂抹均匀。然后撒上少许的黑胡椒,腌制10分钟。
4、土豆削皮切成小块,上锅蒸10分钟,再放入碗中碾碎,加入黄油,牛奶和盐搅拌均匀,填在虾背上。
5、撒上马苏里拉奶酪。
6、放入蒸笼或烘烤蒸熟即可。
功效:和胃、补肾壮阳、解毒
3
荠菜炒冬笋
食材:芥菜、冬笋、淀粉、盐
做法:
1、荠菜去根切成小段,冬笋切片,将冬笋放入水中煮10分钟,再将冬笋和笋汤分别盛起。
2、油锅煸炒冬笋,在笋汤中加入适量的淀粉搅拌匀,倒入锅中煸炒勾芡,加入盐调味。
3、把荠菜倒入锅中,煸炒至汤煮沸即可。
功效:主利肝气,清热明目。
4
鸡肉香菇米饭紫菜卷
食材:鸡肉、糯米、蘑菇、紫菜、盐、酱油。
做法:
1、糯米入蒸锅蒸熟。
2、切碎的蘑菇和鸡肉加入盐拌匀。
3、将鸡肉、蘑菇炒3分钟,然后加入糯米饭。
4、炒熟加入酱油盛出,平铺在紫菜上卷起切块装盘即可。
功效:开胃、补碘
5
仙人粥
食材:何首乌、粳米、红枣、红糖。
做法:
1、将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红枣同入砂锅内煮粥。
2、熬熟以后,放入少许红糖调味即可。
功效:补气血、益肝肾之功效。
【祝】雨水节气,湿气上扬
【雨】养生保健,重在脾脏
【水】常吃果蔬,少食生凉
【节】五味不偏,饮食适当
【气】慢减衣物,切勿受凉
【健】还要注意,气温骤降
【康】流行感冒,时时预防
送上这份雨水养生重点,为雨水驱诸邪做好准备,一年仅此一次机会,邪气积滞不仅不利于疾病的康复,还会形成大病,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别错过了雨水这个全年最重要的养生点~
祝大家雨水快乐,吉星高照,好运缠绕,快乐逍遥,幸福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