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奇葩说》詹青云夺冠原因以及当代年轻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2020-02-17 23:59:28   

文/张小暖

《奇葩说》是一档由爱奇艺出品,米未制作的融入辩论元素的节目。

节目由马东主持,并邀请蔡康永、薛兆丰、李诞、罗振宇担任导师。旨在华人华语世界中,寻找观点独特,口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

如果说话是一门艺术,那么《奇葩说》就是为这门艺术增添智慧色彩的画笔。不仅如此,它也是一档能让观众朋友不断思考自己,充满知识增量的语言类节目。山本耀司曾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高水准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

《奇葩说》就是这样一档能让我们不断认识自己的高水准节目。很受我们这一代年轻人(80/90年代)喜欢。

它在豆瓣上评分每一期都稳居8.5分以上,收视率更是全网领先。

本届奇葩之王也在众人期待下,被詹青云夺得。

比赛尾声,大家沉浸在詹青云和傅首尔激烈的巅峰对决中,并猜测谁会赢时,我看到的却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场狠狠的较量。理想与情怀VS生活与现实

看过《奇葩说》的小伙伴都知道,詹青云一向走的是理想与情怀的路线,而傅首尔一向走的是生活与现实的路线,这都取决于各自的经历不同。

比如在谈及婚姻和伴侣的话题时:

詹青云说:“我知道放下一切会很难,可是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一切,不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奋斗去得到的,除了人,除了喜欢的那个人。”

傅首尔说:“在婚姻生活中,我把自己活成了拉拉队长,时时刻刻都在鞭策老公,无数个夜深人静时,我都会发现老公一个人在阳台抽烟,我知道生活的重担压的他喘不过气,可第二天早上,为了生活,我依然会对他说“今天要加油哦”。

在谈及妈妈是超人话题时:

詹青云说:她们为什么要变成超人?因为社会赋予了她们超乎男性的压力,所以她们要用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去承担。一个文明的社会是要解决苦难而不是制造超人。

傅首尔说:是的,当超人太累了,只要能让我的儿子夜夜安稳,我愿意穿上这铠甲,我相信有一天,也有人会对他说:多乐,别着急,因为你的妈妈是超人,所以你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长大。

在谈及年轻人成长的话题时:

詹青云说:我们这个社会,是把年轻人像燃料一样投入到社会这部机器中。它只问这些年轻人能为这个社会做什么,从来不去问,这个社会能为年轻人做什么?只问这个社会需要这些年轻人做什么,而不去问这些年轻人是不是也需要自己的生活。

傅首尔说:人生就是一场自我欺骗,最后赢的都是影后。过的不好,最后都会拍一拍肩膀说,其实还可以啦。痛彻心扉,要握一握拳头说,一定都会好起来的。成年人,要学会给自己拥抱,当你有能力拥抱自己时,你才能拥抱所有人。

以上是她们两个人在谈论相似话题时,所展现出来的思想与价值。

一个是刚刚毕业的哈佛学霸,满腔热血的投奔于生活中;一个是在生活里摸爬滚打很多年的新时代女性,疲惫过却依然坚毅的立足在生活里。

一个是代表了理想,一个代表了了生活。詹青云夺冠背后的原因,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内心的梦想还没有死去

整个第六季下来,詹青云和傅首尔在各自的领域里,其实不分伯仲。就连马东最后接受采访时都说:要说傅首尔输在哪了,我还真说不上来,她俩其实是一样的优秀,只是所走的路线不同。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这场辩论赛中不分伯仲的两个人,詹青云却以72:26的票数最终碾压了傅首尔?

我思考了良久,原因在观众。

《奇葩说》现场的观众几乎都是80后和90后,其实现场的他们就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一个缩影。也应了“小舞台上汇聚着大人生”这句话。

我们一边被傅首尔谈论现实与生活时直击内心而落泪,是因为我们此时此刻正在为了生活而疲于奔命,因为感同身受,所以落泪。

一边又被詹青云谈理想与情怀时所感动,因为曾经的我们,也是踌躇满志的奋青,内心充满理想与希望,因为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所以感动。

其实詹青云和傅首尔就是我们内心的两个自己,一个心怀梦想,一个却趋于现实。

刚出校门那会儿,我们各个心怀梦想,为自己的未来制作蓝图。

慢慢的,我们奔向生活的洪流,一边把肉体放置在现实里与生活厮杀,还一边拼尽全力紧咬着内心那一点理想不愿放弃,像是抓住了救命的稻草。

再然后,我们大多数人好像还是没能敌过现实的厮杀,从而缴械投降,但又不舍梦想,最终只能暂时搁浅。

作为第一批90后,已经30岁了。同龄人茶余饭后的话题往往都是车贷、房贷、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还不完的信用卡和加不完的班。挣扎在生活边缘,我们早已忘记当初我们也是有梦想的人。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的洪流把我们这一代人快要冲刷成同一具模型了——生活的奴役。

而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人,像极了曾经心怀梦想的自己,她一遍又一遍的呼唤着理想与情怀,其实是在一遍又一遍的呼唤着我们内心已经沉睡的自己。

所以说,这看似是詹青云和傅首尔的巅峰对决,其实更像是理想与现实的一场较量。因为我们内心的梦想还没有死去,所以理想,你赢了。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

1、心怀希望,分解目标

《墨菲定律》里有一条法则叫“古特雷定理”,古特雷定理所阐述的观点是:有希望,一切皆有可能。

1928年,耶鲁大学辛柏森博士在北戴河建造了一栋让他名扬天下的“怪楼”。全楼有44个门,46个窗,屋套屋,间套间,大大小小,相通相连,每一间屋的出口就是另一间屋的入口。

人生又何尝不像这怪楼,看起来像个迷宫,出口与入口却彼此相连。

其实生活并没有我们看起来那么艰难与复杂,目标与理想与现实生活也并不冲突。只要我们弄清楚我们要过怎样的人生,然后把这个终极的目标拆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然后一步一脚印的走下去。

2、抓住业余时间,做和梦想有关的事情,不随波逐流

白天我们大多数人都在上班工作、赚钱养家,活在现实里,做着和梦想不沾边的事儿。

那么我们可以利用下班休息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跟梦想有关的事情。这个时候,才是你离梦想最近的时候。

而如今,我们大多数人下班回家的常态是:葛优躺抱着手机刷视频打游戏、刷到深夜倒头就睡。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的生活开始趋于大多数,然后慢慢的习以为常。

生命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能随波逐流。

我们白天穿上铠甲为了生活历尽奔波,那就把曾经的那份梦想当成夜晚来临时自己为自己点着的一盏明灯,那一刻,给生活按下暂停键,卸掉铠甲,做回有温度的自己。

它可能一时半会儿无法带给你钱财和名誉,但它会时时刻刻提醒你,你还是一个有梦的人,你还在坚持梦想的道路上走着,你并没有被残酷的现实打倒。心亮着,才会照亮我们这具皮囊

蔡崇达在自己的散文集《皮囊》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其实,不管这具皮囊是什么质地,它都包裹着一颗心。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这颗心很多时候是睡去了,有时醒来。心醒着的时候,就把这具皮囊从内部照亮。荒野中就有了许多灯笼,灯和灯由此辨认,心和心、人和人由此辨认。

那么如果皮囊朽坏,我们还剩下什么?

还有灵魂。

有吗?

有,它只是睡去了,会醒的。

作者:张小暖,写生活中温暖的感情事,走心也走情,用暖系文字温暖生活里的薄凉。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24小时服务法律热线:0531-80961678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9 莱芜知名律师 法律咨询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