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萝卜、大白菜,早已满足不了我们在寒冬季节对食物的欲望,反季节绿色蔬菜随时可以买到。但又有养生专家出来说,吃反季节蔬菜不利于健康。于是,吃还是不吃,成了个问题!
每一种蔬菜都有它独特的营养元素,比如西红柿含有胡萝卜素和茄红素,黄瓜的维生素C和钾,西蓝花的维生素K和类黄酮。每一种蔬菜的存在都是大自然的馈赠。
自从物质生活的丰富,科技的发达,人类越来越聪明,制造小环境,改造基因,满足日益发达的欲望。反季节大棚蔬菜一般有几下几项危害:肥害
人为制造出来的小环境,与自然相悖的话,就必须给土地施加更多的化肥,过多使用化肥使土壤本质发生改变,反而制约了蔬菜的生长,降低了水与肥的吸收能力。土壤的盐渍化过高,产生的毒气也影响蔬菜生长。药害
任何一种大棚蔬菜,都会使用到除草剂,还有过量的农药,会使蔬菜变形甚至死亡。旱害
水源供应不足,会制约蔬菜生长速度,打乱了施药,施肥的节奏。
当然了,我们的农业科技也不会让大家吃有毒蔬菜,从大棚到餐桌,还有很严格的质检部门替我们把关的!
我最想说的是,深冬季节,该如何满足尝鲜的欲望,健康地吃反季节蔬菜?
有种说法是,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是每天必须补充足够的,不要管是不是反季节,每天都要吃。反季节蔬菜某些营养元素比应季的低一些, 那就多吃些。
拜托,人体是个化工厂好不好!谁能保证吃进去多少,就能消化吸收多少。担心摄入营养不够,就多吃点?
要知道,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珍馐美馔成为腐肠之药。意思是不论吃进去多好的东西,代谢不了的就是毒。寒冬季节,阳气内敛,消化能力会稍微弱一些,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习俗,就是冬天吃萝卜来消食化气,让体内气机畅通。
从中医的角度,每一种食物不只有具体的形,还有无形的能量。我们可以通过仪器分析出微量元素的多寡,却不能查明白能量的高低。能量是个综合因素,包含了蔬菜生长期间空气,水份,阳光等等各种的总和。
例如,南方人就特别清楚春笋与冬笋的能量差别,配菜与烹饪方法就不一样。春笋是初春时间萌芽的蔬菜,具有生发之气,入肝经。冬笋是冬天生长的,能够滋肾阴,所以冬笋经常与猪肉配伍,比如腌笃鲜。这些都是传承下来的民间智慧,不能简单用仪器分析笋的营养元素。
油焖春笋
腌笃鲜
《黄帝内经》中的《四大调神大论》,就教导我们要“饮食有节”,吃应季的食物,顺应四季的更替去生活。冬天本来就是个收藏的季节,不仅毛孔收紧身体闭藏,连我们的思想,行为也要一起收敛起来,不要有过多欲望,不耗散过多能量,储存着为来年的生发。
从人类亿万年的进化来看,我们都是在祖先们饿着肚子中来到这个世界的,物质丰富才几十年,基因还保留着饥饿的习惯,一旦身体过量摄入,马上把营养储存起来,堆积成多余的糖,脂肪,蛋白质,后果么,你我都懂的...
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
太极的这个图腾,就告诉我们,凡事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相互保留一点,不能只朝着一个方向极端行事。饮食中主基调还是要顺应四季的更替,适时收敛,适当养藏,也可以满足一些小小的欲望尝尝鲜,毕竟我们生活在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不必太委屈自己,也是一种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