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国教授说:要想讲透经方;必须要讲透《伤寒论》。
在“讲透经方”的课堂上,姜建国教授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回归《伤寒论》原文,用最直观的方式教导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上工。
本篇文章摘自第九期"讲透经方"大师班中姜建国教授讲授的《为什么学习 <伤寒论> 》中的精彩内容。
01、发散性辨证思维详解
发散性辨证思维
发散性辨证思维是指运用多点的、非线性的辨证思维方法诊治处理临床问题。
方证举例--五苓散证
1.传统观点:膀胱蓄水证--太阳腑证--利水(尿)剂。
2.李氏观点:三焦蓄水证--非属腑证--化气调水剂。
3.仲景观点:
(1).消渴与小便不利(71条):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2).烦渴(72条):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3).渴与不渴(73条):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4).水逆(74条):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5).捣为散 ……汗出愈(71条方后注)。
02、医案举证
五苓散治重症尿床案(温阳化气调水液)。
男孩,6岁左右。
西医诊断:尿崩症。
反复治疗并未解除病情,后经人介绍到李克绍老先生处就诊。
见苔白黏腻等症状,治以温阳化气行水,方用五苓散。
开6副药,吃完3副后,小便明显减少。
服用完6副,口不渴,尿崩症再未复发。
李克绍老先生善于辨证思维,姜建国教授则继承李克绍老先生的学术思想,经过大量实践证明,临床运用五苓散治疗尿床等病症疗效很好。
姜建国教授曾治疗过一个案例:
女孩,10岁,几乎天天晚上尿床。
医院检查却并没有问题,中药也不见效果。
身体瘦弱,手脚冰凉,苔薄白,舌边有齿痕。
诊断:为阳虚气化不利。
处方:五苓散。
服药21副后,尿床基本停止。
停药观察一个多月后,又偶尔开始尿床,再服用14副,追访未复发。
姜建国教授受李克绍老先生启发,认为仔细辨证后,只要诊断为阳虚气化不利导致的小便不利,先用五苓散,效果都很不错。
姜建国教授的授课,打破了中医师临床运用五苓散的线性思维,这是一种全新的思路和学习方式,非常值得学习和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