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到“三九”最佳进补期
冬季,气候寒冷,冬至期间进补可扶正固本,萌育元气,增强抵抗力,有效预防流行性疾病。根据“冬主藏闭”“冬藏精”的自然规律,冬令进补的最佳时间是冬至后的“一九”到“三九”期间。
冬补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冬补的药物有人参、阿胶、鹿茸等。人参补气,对气虚、体弱、四肢无力、过度疲劳的人最为合适。阿胶是滋阴补血的良药。
但“药补不如食补”,冬至时节,适宜食用具有暖性的肉食,如牛肉、鸡肉、羊肉、虾肉;蔬菜有黄豆、胡萝卜、韭菜、芥菜、油菜、香菜等;水果有橘子、龙眼、红枣等;其他的还有红糖、糯米、松子等。
牛肉
冬令进补应避免造成血液粘稠,宜多食保护心脑血管食品,如山楂、黑木耳、西红柿、芹菜、红心萝卜等;应多吃利于降血脂的食品,如苦瓜、玉米、荞麦、白萝卜;多吃温补性、养阳性的食物,如羊肉、鸡肉、狗肉等,以炖食为最佳。其中,羊肉和鸡是冬天温补的主要肉食品,俗话说:“逢九一只鸡,来年好身体。”此外,还应多吃益肾、护肾的食物,前者有腰果、大骨头汤、核桃等,后者有黑木耳、黑芝麻、黑豆、黑米等。
山楂
冬令进补,防止无虚滥补。滥补不但徒耗药品,而且会扰乱人体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疾病;此外,还要防止虚不受补,这是指体弱者进补之后,病痛不减,反而还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主要原因是阴虚火旺或气阳两虚,进补助火。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补时,最好不要吃生冷或过油腻的食物,以免妨碍脾胃消化功能,影响进补的效果。在进补期间,如遇感冒、发烧、腹泻时,应暂停服用各类补品,以防药补恋邪,待恢复健康后再进补。女性宜从30岁以后进补
女性进补一般女性宜从30岁以后开始,此时人体“肾气逐渐衰退”。现代医学也表明,30岁是人体健康状况发生改变的界线。原发性心血管疾病多数在30岁后开始出现症状,如动脉硬化,尤其是脑动脉硬化患者年龄基本在30岁以上。又如退行性骨关节炎,临床发现X线片有改变通常在30岁以后。
女性进补要注意“三多三少”,即多吃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糖类、脂肪、盐分含量高的食物。冬至时节的饮食还宜多样化,谷、果、肉、蔬菜要合理搭配,适当地选用高钙食品。宜食一些清淡的食物,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的食物,还不可过食太过辛辣刺激的食品。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因此最好吃一些温热食品来保护脾肾,吃饭也最好是少量多餐。
谷物
冬至是一年之中天气最为寒冷的时节,羊肉、牛肉、狗肉有燥热温补的效果,能预防“三九寒冷”,但量不宜太多,过食羊肉等肥甘厚味,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冬至时还可以多吃些诸如花生、核桃、栗子、榛子和杏仁之类的坚果,因为坚果性味偏温热,在其它季节吃容易上火,而冬天天气较冷,吃坚果有御寒的作用,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当然吃坚果也要适量,且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