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超球员限薪标准的已经出炉,作为本土球员,薪水不能超过1000万人民币,不过国脚薪资标准较基准上浮20%。也就是说,作为一名国脚,理论上还是可以拿到1200万人民币的年薪,这并不低了。
然而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这个“国脚”的标准怎么界定?要知道,如果一进国足名单就叫国脚,那只要是能够在中超闪光的球员,都有希望进入国家队集训。何况,还有“二队”的说法。显然,不是进入国足名单就是“国脚”的。那么,是为国足出场就是“国脚”吗?
《北京青年报》揭秘,可以肯定的是,不是所有近年来入选过国家集训队大名单阵容或者在系列热身赛、友谊赛偶时亮相的球员就可以被认定为“国脚”。足协关于国脚的认定的技术标准,已经开始精心调研。目前比较可行的方式可能参考了国际足坛的相关标准。比如国际上目前流行的国脚认定标准之一就是,“凡代表所属会员协会国家队参加过洲际正式大赛的球员可以认定为国脚。”
《北京青年报》也表示,国脚资格的认定需要行业管理部门严格把关,避免各类“国脚”鱼龙混杂享受“涨薪”待遇。目前来看,想要做到这一点,那么“凡代表所属会员协会国家队参加过洲际正式大赛的球员可以认定为国脚”,应该是比较合适的标准。
洲际正式比赛一般来说就是世界杯与亚洲杯以及所在的预选赛比赛,这样的比赛出场,应该配得上国脚的身份了。要不,就拿之前东亚杯来说,很多球员从未踢过洲际大赛,难道他们也是参照国脚标准吗?热身赛性质的比赛就更不用说了,距离洲际大赛差距甚远。
但是,这依然可能有问题,就拿世预赛和亚预赛来说,也有很多鱼腩队伍,比如关岛、马尔代夫,实际上雪藏一些真正的国脚也是能够拿下的。何况,如果国足能够做到提前出线或者提前出局,那么练兵的球员也称得上国脚吗?再比如说,有真正的国脚受伤缺席大赛了,他就不是国脚了吗?所以,更细节的地方,还需要足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