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该不该换掉林书豪?
2019-12-24 07:15:04   

在一场属于林书豪的比赛过后再来讨论这个问题,或许会更客观公正些。

战胜山西的比赛,林书豪拿到了他在CBA赛场的最高得分也是最佳表现,32分6个助攻6个篮板和3次抢断。而在这场比赛之前,换掉林书豪的声音已经几乎快要成为主流,很多人都在呼吁首钢尝试内线双塔外援。

如果抛开同山西的比赛不提,单说前面几场球,换掉林书豪的呼声并非不合理,无论是得分、助攻还是球场的领导力来看,林书豪似乎都不是一个合格的小外。

很多人都说,如果林书豪能够算成内援,那首钢就大赚特赚,但如果作为外援,首钢其实还是亏了。

这也说明,至少很多人眼中,林书豪还是跟那些飞天遁地的黑人外援不同,尽管很多CBA的黑人外援在NBA的表现和经历远不如林书豪,但中国球迷仍旧觉得,林书豪不如他们。

从场上表现来看,林书豪也确实不算特别出色。前面几场球,他大约都是25分左右,这个分数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说多,是因为他能够稳定在25分上下,这国内球员很难做到。说少,是比起那些动辄3、40分的外援,又显得得分爆发力不足。

其实对于林书豪在得分一项的评价,前两年也曾经在阿隆·杰克逊身上纠结,似乎中国球迷都认为,如果不是每场比赛轰下35分的小外援,就不是个合格的外援。就好比足球场上的扎哈维,进球多就一定是好前锋。

林书豪和AJ一样,都在得分爆发力方面被质疑。AJ在首钢的第二年,明显加强了个人的攻击欲望,得分也有所上涨,对他的质疑声也就小了很多。

另一方面,AJ此前尽管主动攻击欲望不强,但他确实能够传出一些匪夷所思的球,他的控球组织和助攻分球也让人印象深刻。而林书豪在这一点上也不如AJ。

所以,比来比去,给人的印象就是,林书豪不如AJ,也就是并没有起到一个外援的作用。

这里面应该分析一下林书豪如此表现的原因。

首先,林书豪的特点其实是转换进攻的速度,这也是他在NBA得到“林疯狂”外号的原因。林书豪 并不是一个传统的组织后卫,也不是一个典型的攻击后卫,他更擅长的是快速地守转攻直接冲击篮筐。这个打法跟AJ不同,跟此前的马布里也不同。但首钢显然并没有完全找到能够配合林书豪的攻守节奏。

其次,林书豪的防守积极性比起马布里和杰克逊来说都更投入,每场比赛几乎都是他去防守对方的小外援。而在过去,无论是马布里还是杰克逊在队的时候,这个工作大多由李学林、王骁辉等人来完成。防守端的努力势必会耗费林书豪很多体力。

第三,林书豪作为一个华裔球员,多少有些被对手针对的意思。林书豪不止一次发声认为对手对他的犯规粗野,而裁判却熟视无睹。尤度也站出来声援林书豪,认为裁判应该对于这些施加在林书豪身上的小动作予以限制。而此前每场比赛下来,林书豪手臂上都得被抓出四五道伤痕,这样的待遇那些黑人外援显然没有。

自身特点还需要磨合,防守端浪费了不少体力,华裔球员身份更容易被对手针对,这些都是造成林书豪表现不算完美的因素。

那么换掉林书豪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吗?显然这需要重新考量。

如果是大汉和尤度组成双塔,确实会对球队的内线是一个极大的补充。过去几年首钢内线不足的问题,将得到根本的解决。但问题是,内线问题解决了,首钢的攻守就一定不会出问题吗?

首先一个,大汉和尤度其实都没有很稳定的低位单打能力,大汉虽然有半截篮的射程,但并不算稳定,低位转身单打的能力几乎没有,大汉的得分大多都是挡拆后的顺下或者二次进攻。而尤度同样如此,尤度甚至还没有大汉的投篮能力强,他的得分也多是在移动中完成,偶尔搭配一下拦下强攻的小勾手。

说白了,大汉和尤度自主攻击篮筐的能力都很差,都需要跟后卫打挡拆后,在移动中冲击篮筐得分。那么,在换下林书豪后,哪个后卫能够跟双塔打出这些挡拆配合呢?

方硕并不是一个稳定的传控球点,目前来看也就只有刘晓宇能够完成这个工作,但他的状态也是时好时坏,体力也是个问题。

没有了林书豪,首钢的后场马上又会出现人手紧缺的问题,主要就是阵地战组织进攻时并没有合适的稳定的人选。若没有好的后卫去执行挡拆战术,大汉和尤度的攻击力发挥不出来,首钢的进攻会更加困难。

所以,现在看换掉林书豪,让双塔上来并不难,但难就难在如何平衡内线和外线。谁来执行挡拆战术,谁又来完成快速的攻防转换,谁还能够把球稳定的输送到外围的投手手中。

仅凭刘晓宇,或者哪怕加上方硕,仍然不够。

现阶段,不换掉林书豪,恐怕并不是仅仅从票房方面来考虑。竞技方面的因素同样重要,而且位居首位。首钢需要考虑的是,怎么发挥林书豪的长处,让他的转换进攻能够打的更顺畅。

一不好用就换人,这球迷喊喊可以,但其实是弱者的表现。相信雅尼斯这样的教练,会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4小时服务法律热线:0531-80961678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9 莱芜知名律师 法律咨询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