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不好的人,身上通常会发出4个信号,若发现一个,也要重视养肾
2019-11-04 11:51:00   

肾的先天之本,肾是生命之树的根。

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基本,肾中的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肾是人生命活动的基础。

肾主封藏:肾藏精,精生髓,髓通脑,生骨。

肾主水:肾被称为“水脏”。肾脏是人体内水液代谢的重要器官。

肾主气:肾脏具有摄纳肺气的功能。肺脏的呼吸离不开肾脏的协调。

肾脏不好,会引发多种疾病。肾脏健康,身体内的新陈代谢才会正常运转。

那么肾脏不好时,身体会发出哪些信号呢?

肾不好时,身上通常会发出4个信号,若发现一个,也要重视养肾

1.牙齿松动

肾不好时,牙齿通常会变得比较干枯、不坚固、易松动、易脱落。

因为中医认为肾主骨。骨是靠肾精来滋养的,而牙齿是骨之余。当肾不好时,骨会失所养,牙齿就会变得干枯,失去坚固性,牙缝变大,而且易松动,易脱落。

2.时常有恐惧感

肾不好时,时常会无缘无故地出现恐惧的感觉。

因为中医认为肾在志为恐。这里的志指情志,也就是说当肾脏好时,人对外界突如其来的刺激能够从容应对,如果肾不好时,人就会时常无缘无故地感觉有恐惧感。

3.时常感觉口咸

肾不好时,会时常无缘无故地感觉口咸,并且伴有口燥、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的表现。

因为中医认为“咸味入肾”,说明咸味和肾的关系十分密切。当肾不好时,时常会无缘无故地感觉口咸。

4.时常气短

肾不好时,时常会感觉呼多吸少,动则气喘,气不连续,并且伴有四肢发冷的表现。

因为中医认为肾主气,当肾不好时,肾阳气就会不足,气失所主,就会有气短的表现。而且肾阳不足,气血就会不足,“阳虚则外寒”,就会出现怕冷,手脚发冷的表现。

做“3少、3要”,有助养肾

3少

1.少憋尿

肾为“水脏”,是水液的重要调节排泄器官。排尿是排出肾脏内毒素的主要渠道,尿液中除了含大量的水分之外,还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尿液,毒素不仅会在肾脏堆积损伤肾脏,而且还会被人体进行二次吸收,其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建议要少憋尿。

2.少参加刺激性较大的活动

“恐则伤肾”,刺激性较大的活动,会使人产生恐惧感,而损伤肾气,会导致肾气不足,对肾脏健康极其不利。

所以建议常做些比较平和的活动,有助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则会使肾气健旺,有助肾脏健康。

3.少要受寒

寒与肾相应,经常受寒最易耗伤肾的阳气。肾阳是人体一身阳气之本,肾的阳气一伤,身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一些疾病就会趁虚而入。所以天气转凉后,要做好防寒工作,不仅要及时增加衣物,而且还要多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使肾中精气更为充盈。

3要

1.要常吃些有助养肾的食物

中医养生学认为黑色食物可以滋养肾脏。

黑枣:中医养生学认为黑枣性温、味甘,能入肾经,具有补中益气、补肾养胃的养生功效。

现代营养学认为黑枣中含有的蛋白质、有机酸、多种维生素及磷、铁、钙等营养成分对肾脏十分有益。

黑荞麦:中医养生学把黑荞麦称作“金荞麦”,具有消食化积、补益肾气的养生功效。

现代营养学认为黑荞麦中含有的芦丁及硒元素,有助肾脏排毒,具有养护肾脏的作用。

黑米:中医养生学认为黑米能入肾经,具有开胃益中、舒筋活血、补益肾气的养生功效。

现代营养学认为黑米中含有的氨基酸及铁、钙、锰等营养成分,对肾脏十分有好处。

2.要起居有常

古人曾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护肾法则。阳者肾气也,阴者肾精也。所以在春季,应该是“夜卧早起,广庭于步”,以畅养阳气;在夏季应该是“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以温养阳气;在秋季,应该是“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易收敛阴气;在冬季,应该是“早卧晚起,必待正光”,以护养阴气。

3.护肾的小动作要常做

搓揉脚心

中医养生学认为位于脚心处的涌泉穴是肾经经脉上的重要养生穴位。经常搓揉脚心,可起到益精补肾的养生作用。

方法:双手掌对搓热后,以左手搓揉右脚心,以右手搓揉左脚心,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搓300下。

按揉腰部

俗话说“腰为肾之腑”,也就是说腰就好比肾脏的家,而且腰部还有多个肾经重要的养生穴位,如命门穴、腰阳关穴、肾俞穴等,坚持按摩腰部可起到养肾护肾的养生功效。

方法:双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至腰部,手掌分别上下按揉腰部至有热感为止,早晚各一次,每次约200下。

转载营养师张姐

24小时服务法律热线:0531-80961678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9 莱芜知名律师 法律咨询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