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11连胜,仅丢3局,中国女排第10次站在世界冠军最高领奖台。赛前,郎平郎导就对媒体表示,中国女排的目标就是“升国旗,奏国歌”,而世界杯上的强势表现,也让中国女排做到了为国争光。
今年是郎平郎导带队的第7年,五次征战三大赛,3金一银一铜,成为新世纪以来最成功的主教练。然而一直都有人质疑郎导不会培养运动员,只是临场指挥和朱婷才有如此闪耀的成绩,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是否真的如此。
挑选队员与考察队员
2013年郎导一上任,就首次提出大国家队战略,让更多的运动员有机会参加洲际、国际比赛。将老队员和有潜力的年轻队员选入队中,通过集训,进行摸底。
球员适不适合国家队训练、比赛,不是谁说好或者不好,而是通过集训和比赛去考察。2013年,中国女排首次派出青年队参加瑞士女排精英赛,不管球队成绩如何,朱婷在那次比赛中大放异彩。
而像魏秋月、徐云丽、颜妮等“老”队员,郎导同样会给机会。只要竞技状态好,伤病在可控范围内,郎导都会招入队中。并且因为大国家队战略,主力队员不需要大小比赛都参见,在三大赛等重要比赛以外,主力队员更多的时候是以比赛磨练阵容。
为了增加板凳深度,郎导会给更多的年轻队员比赛的机会。在比赛中的表现,与平时训练时是不同的。尤其是越到关键场次关键分时,拥有大心脏,或者越能发挥水平的大场面选手,越是郎导喜欢的。
2014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郎导带领二队参加,这也是中国女排历史上第一次。那次比赛,刘晓彤三轮一传的情况下,获得最佳主攻手,从而进入当年的女排世锦赛。而之后由张常宁、颜妮、丁霞等队员组成的二队获得亚洲杯金牌、亚运会银牌。其中5人在第二年进入国家队集训,并参加亚锦赛和世界杯。
2016年,由魏秋月、惠若琪、龚翔宇等队员参加瑞士女排精英赛并获得冠军。随后魏秋月被郎导雪藏,直到里约奥运会才出现在比赛的舞台。通过那次比赛,郎导看到魏秋月、惠若琪恢复的不错,尤其是这个瑞士赛冠军,也是让魏秋月找回康复后的比赛信心。而小将龚翔宇也进入到接应考察范围内。
大国家队战略另一个好处是,可以不断增加板凳深度,能打球的队员多了,也是增加了竞争,让所有队员都严格要求自己。
培养队员,不急于求成
经常会有人说郎导培养队员一般,主要是临场指挥好,只能说是不懂郎导。
作为运动员出身的郎导,已经先后经历7次手术,用于康复运动员时期的伤病影响。所以郎导更懂如何保护运动员健康,如何更科学合理的训练,进而延长运动员职业生涯。增加体能师,为每名运动员制定训练计划。
朱婷是国际排坛20年一遇的天才,其身体条件特别出色。但开始的时候朱婷很单薄,郎导就自己给朱婷购买国外适合运动员的蛋白粉。2014年后,又改变朱婷的抄手进攻习惯,改为打点打线技术流,到2016年至今,朱婷成为了世界第一边攻手。
袁心玥从入选国家队时不满17岁,2014年世锦赛半决赛一鸣惊人,展现出世界级副攻的潜力;随后的2015、2016表现不稳定,但关键时刻表现不错;2017年大冠军杯获得最佳副攻,2018年遇到一个瓶颈期,2019年世界杯进攻端已经成为中国队的一把利器,拦网方面有进步。一步一个脚印,袁心玥已经扛起了二点攻的副攻位置。
不因刻意追求效果,而过度训练,保护队员,循序渐进。这是郎导培养队员的方法,看似队员成长慢,其实背后是郎导和教练组耐心教,合理训练比赛计划。过去中国很多运动员一般经历一个奥运周期后,受伤病影响,状态下滑,很难维持好的状态。这波运动员起于里约周期,成长于东京周期,未来到了巴黎奥运会,依然看好。
如果说郎导不会培养队员,那颜妮从2015年正式进入一队,到去年世锦赛和今年世界杯,颜妮与里约周期相比,进步明显,不管是进攻的多样性,还是拦网的愈发强势。除了颜妮自身的努力外,和教练组的训练一定是分不开的。世锦赛、世界杯已经连续两次获得最佳副攻,明年奥运会,看好颜妮获得个人奖项“大满贯”。
不是郎导不会培养队员,是有些人太着急了。如果中国女排想一直处于世界顶尖水平,合理科学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当我们感叹国外很多运动员到了30岁,仍然有很好的竞技状态时,我们也要允许我们的女排姑娘有各自的成长周期。
朱婷、张常宁、刘晓彤、龚翔宇、曾春蕾、李盈盈,现在基本都可以6轮一传,2、4号位都可以打。同时,后排防守能力也是一年比一年好。而朱婷、张常宁、龚翔宇、李盈盈在18岁左右就被郎导带在身边,其拦网可以说是这20年,中国女排最好的边攻组。
同样,目前中国女排的6个边攻组合,也是新世纪里,中国女排最全面的主攻、接应组合。队员的全面之路,和郎导的严格要求以及教练组的训练,都是密不可分的。
阵容愈发稳定,硬实力打天下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郎导,目前带领这支中国女排,已经取得了三冠一亚一季,成为新世纪成绩最好的球队。
里约周期,年轻队员们刚刚入队,都处于在打基础阶段。在比赛中,以朱婷为进攻核心,林莉为防守核心,其余位置由一到两名队员共同承担。当有一名队员表现不佳时,另一名队员可以顶上来。郎导当时就说,这波队员是为下个奥运周期准备的。
而到了现在,里约周期的队员都成长起来了。郎导一直坚持队员要全面,到现在好处越发明显。4个主攻手都可以打接应位置,在今年与意大利女排比赛中,4名队员分别站在接应位置,打乱了对方的战略部署。
到了世界杯时,中国女排战术打法越来越清晰,高快结合,十分流畅。主攻手经常可以打出1秒内的进攻,副攻手攻拦俱佳。而前排高拦网,与后排防守相互配合。所以,在世界杯时,中国女排一路强势。即使是在与巴西女排1:2落后时,中国女排依然很定,强势进攻,将主动权一直攥在自己的手里。
国内球员基本功都一般,这些都是需要在国家队集训提高,而另一方面,联赛水平缺少类似欧冠等高水平比赛,让队员们磨练。所以,中国女排的队员,只能靠国家队进行打基础,提高实力。而郎导训练风格需要保护队员健康,所以看似队员成长较慢,但其实多给郎导一点时间,一直不断减少缺点,强势的中国女排,正逐步展现横扫排坛之势。
明年奥运会,一支更强大的中国女排,让我们更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