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季回顾
一、阴差阳错的选择
上个赛季开始前,深圳队留下了被很多人誉为【最强大外援】的萨林杰——这也意味着深圳队彻底放弃了之前的大外援兰佩。
在CBA赛场,萨林杰拥有异于常人的运动天赋,身为四号位的他既能够自己持球打面框进攻,也能够自己运球推快攻,一般防守人根本无法挡住他在篮下的终结。而且,萨林杰也具备一定的三分球能力,虽无法撑起三分球产量但也足以回应对方的放空策略。结果是,他在小样本里场均拿到了27.3分,真实命中率64.7%。另外,萨林杰也能够承担一些策应之类的工作,是CBA大外援里单位时间内助攻数较多且助攻失误比较为好看的那一个球员。
但不幸的是,仅仅十几场过后,萨林杰就遭遇了伤病的侵袭。在外援至关重要的CBA,任何球队都无法承受一名外援长期缺阵带来的影响。因此,深圳队及时用拜克斯替换掉了萨林杰。
拜克斯虽然投篮能力不好、传球在同位置球员之中也不算好,但他毕竟是控卫,落入阵地战以后能够靠着【更容易的挡拆】为球队开发进攻机会(包括自己攻框和辐射队友)。而这,正是萨林杰这种体型的球员所不具备的能力。
这里面的篮球逻辑无非就是:靠着能够让更多队友参与到有球侧战术的方式(挡拆),以及自身投篮、突破以及传球的独天优势,控卫比4号位的球员能容易打出更好的影响力。更为关键的是,在经历了这次外援更换之后,深圳队在场上可以摆出更为现代化的极致空间阵容。
二、极致空间阵
在萨林杰尚在阵中时,深圳队在4-5号位的主要轮转是萨林杰、李慕豪和沈梓捷。初看之下,这样轮换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仔细一推敲,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
前文已经提及:萨林杰有一定的三分球回应能力。但事实上,萨林杰在场依然不是一个优质的空间点。他多走攻框路线,还是会受到篮下有中锋拖空间的影响。而且,这样子布阵其实还有两个隐藏条件没有被人提及。
一方面,卢艺文的出场机会会骤降。他去年在三分球方面有巨大的进步,很有可能是整个CBA仅次于朱彦西的空间型4号位。萨林杰尚在阵中时,卢艺文如果去打3号位,就要成为顾全的替补;他如果去打4号位,就要和三名内线竞争。更为夸张的是,他有时候的轮换优先级还在老将邱彪之后。
另一方面,单小外援的配置又决定了深圳必须要多用于德豪。由于CBA4节6人次外援制度的存在,深圳必须在伯顿不在场的时候在场上放上一名国产控卫——毫无疑问,由于能力和伤病等因素的影响,深圳队只能多给于德豪机会(赛季初期有时候一场比赛要打30多分钟)。于德豪确实有其价值,但他连接球投都做不好(别说持球投了),传球也有高光的时刻但代价是赔上相应的失误。
而在拜克斯替代了萨林杰之后,以上两个负面因素的影响明显减小了。
一方面,卢艺文在萨林杰走后被加到了4号位的轮换上,这样他就可以拿到和顾全同时出场的机会,深圳在3-4号位拥有了两名优质射手;另一方面,由于拜克斯的存在,深圳队在伯顿下场之后,也可以把那部分分给拜克斯,这样于德豪在场上的作用就被弱化了,出场时间也自然会往下调。
而一旦到了2-3节,深圳完全可以排出一套拜克斯+伯顿+顾全+卢艺文+李慕豪(或者沈梓捷)的极致空间阵。一般这些球员同时在场的时候,顾全和卢艺文充当空间点的角色(卢艺文还会频繁掩护之后外拆),拜克斯的挡拆优先级会在伯顿之前——其实道理很简单,拜克斯投篮不如伯顿,但他突破攻框能力更强,而投篮更好的伯顿在无球侧也可以提供牵制力。
在优秀的空间支援下,伯顿的攻框表现无疑会更好。我们虽然无法查到伯顿在篮下的出手频率和命中率,但也可以从侧面进行一下推测:拜克斯上个赛季的两分钱命中率达到了57%,创下了其在CBA生涯的最高值。
相比于此,伯顿打挡拆依然更倾向于持球投。整季下来,他每36分钟要出手9.39次三分球,三分球命中率达到了惊人的44%。另外,卢艺文和顾全提供优秀三分球回应能力之余,另一名主要轮换贺希宁是很谨慎但准星较好的三分球射手——在空间支援好的情况下,贺希宁的定点突破效率也不错,而沈梓捷和李慕豪还带来了出色的篮下终结能力(李慕豪两分球命中率下滑是因为他多投了低效的中距离。
结果整季下来,深圳的真实命中率达到了惊人的61.1%!要知道,整个CBA只有两支球队能够把这个数据提升到60%以上(另一支自然是广东)。
不过,深圳的进攻也并非完美无瑕,卢艺文走空间型4号位路线,必然意味球队冲抢进攻篮板球的兵力被削弱;拜克斯多攻框(篮下协防力量大,更易失误)、顾全喜欢定点做一些后续处理,又给球队带来了更多的失误。即便如此,深圳百回合依然可以拿到122.37分,高居CBA第4。
三、被人低估的防守
而且,深圳队的防守也可以达到良好以上。
由于萨林杰的离去,深圳队在保护防守篮板球方面有着体型方面的劣势——卢艺文卡位积极性再高,也难以抹平这个劣势。但这里的问题在于,控制防守篮板球并不是防守的全部,甚至于其在防守侧四要素所占的戏份不是特别大。
由于李慕豪和沈梓捷的存在,深圳的护框延续性可以保持下去。当然,当俩人中的其中一人无法出战或者都无法出战时,球队的护框延续性就无法维持住了(张凯就做这个事情肯定不如他们二人)。赛季第二次与新疆队交手时,深圳队就出现过李慕豪无法出战、沈梓捷因伤离场的情况。结果整季下来,深圳在限制对方有效命中率方面可以做到CBA第8。当然,这里面的重要原因是:这俩人还经常要到上线去延误对方的挡拆手。
不过,这样子做也有一个理论上的好处:可以造到更多的失误。但实际上,李慕豪在抢断方面的表现一直不好,这是贯穿于他整个职业生涯的问题——考虑到他并不是张兆旭那种蹲坑型防守风格中锋这一前提,这是非常不应该出现的情况。反而是被球迷们批评选位不好的沈梓捷,却因为执行大延误而完成了更多的抢断。
好消息则是,深圳的小外援拜克斯防守侵略性极佳,他单防时就有极强的抢断能力,协防也非常积极。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于德豪身上。结果是,深圳在造失误方面,同样可以排到第8。
另外,深圳无论是造失误还是护框,都会尽可能地控制住犯规(拜克斯和沈梓捷尤为明显),他们在限制对方造罚球率方面也可以排到CBA第4。
整季下来,他们百回合失114.67分,位列CBA第7。
四、及时纠错
有意思的是,深圳季后赛开始前用埃西换掉了拜克斯,力求提高整体的体型。
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决定:在球队执行大延误时,4号位需要做的是出色的后续轮转能力,而这恰恰是埃西所不具备的能力,代价是漏给北京队大量的定点三分球;而艾西在进攻端的定位也无非是空间型4号位,这恰恰是卢艺文已经能够做到的事情,而且用他是以牺牲一名挡拆手为代价的……
所幸的是,深圳队及时进行了自我纠错,球队也得以在0-2落后的情况下实现史诗级大逆转,和广东队会师半决赛。球队最终输给广东队,还是因为双方本就存在巨大的档次差距——常规赛期间,广东队百回合要净胜16.52分,而深圳是7.70分。夏季操作
在经历了一个相对成功的赛季后,深圳队决心继续沿用双小外援的建队思路:他们签下了上个赛季效力于北控队的皮埃尔-杰克逊,又签下了上个赛季效力于山西队的沙巴兹(侧翼体型)。
在经过了夏季的调整后,深圳队也基本告别了伤病,新生代的国内球员们都等待着可以拿到更多出场的机会。
另外,在张凯和邱彪退役后,深圳队迎回了另一名老臣子:孟铎。新季展望
一、进攻最强外援之一
如果杰克逊能够上个赛季的进攻表现,他就很有可能是CBA史上进攻最强的外援之一。
他持球投能力出众,可以靠着大量的持球投,把自己的每36分钟三分球出手数提升到12.86次,且三分球命中率达到了42%;他也有出众的突破能力,且造罚球能力极佳,每36分钟可以拿到9.22次罚球机会,这是伯顿和拜克斯所不具备的能力;另外,他还有出色的传球能力,每36分钟8.25次助攻同样远胜于伯顿和拜克斯。
如果CBA有orpm(进攻真实正负值)之类的数据,笔者相信杰克逊可以自成一档。
当然,杰克逊上个赛季在北控的出场时间还不够多,这个赛季能否将之前的表现维持整季也是值得我们观察的事情。但直接用他替换掉伯顿或者拜克斯的其中一人,对球队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二、沙巴兹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
相比于杰克逊,沙巴兹的到来很有可能带来不太好的影响。他确实是侧翼体型,能够在阵地战之中打挡拆(这是萨林杰不具备的能力)且频繁利用自己的体型去攻框(自然也能够得到大量的罚球)。
但这里的问题是,他那种打法也是以我为主的风格,打完挡拆也很难辐射到全队,他单位时间内的助攻数还不如不怎么打挡拆的萨林杰。更让人担忧的事情,则在防守端。
他固然是侧翼体型的球员,也能够和对方的侧翼球员对位。但问题在于:他防守的专注度极为糟糕,上个赛季阿不都在对阵山西时拿到40+,其实就和他糟糕的防守有关系。除了单防的专注度极为糟糕,沙巴兹还存在协防意识极为糟糕的问题:他很少刷卡协防,去篮下护框的热情也很差,结果自然是他的抢断和盖帽数据都很不好看了。
考虑到杰克逊在北控也很少承担很重的单防任务这一事实,深圳队很有可能要在1-2号位上多放上一个防守较好的球员——毫无疑问,那个人会是于德豪。但这里的问题又回到了原点:一方面,深圳队要重用于德豪,就可能要把卢艺文和顾全变成轮换竞争者的关系;另一方面,于德豪对于进攻的负面效应也较为明显。总之,这样布阵会让球队无法在进攻端倾尽全力。
三、如何平衡新人和老将的上场时间?
另外,深圳队还需要谨慎对待韩驭丰、容子峰、白昊天等年轻球员的出场时间问题。这几人中不乏之前季前热身表现不俗的球员,但仅以那种比赛作为CBA的参考样本是不合适的(水准不够且样本太少),有其考虑到深圳上个赛季的多名国内球员已经达到了合格以上的轮换水准。
更让人担心的一个问题,深圳究竟应该怎么对待孟铎的问题。
仅以上个赛季的表现以及年龄而言,孟铎不应该分走贺希宁的大量时间。他现在回到队里,更应该起到一个传帮带、更衣室领袖的作用,而不是成为出场优先级极高的球员——类似于上个赛季邱彪轮换优先级在卢艺文之前的事情,深圳队不应该再做一次。
四、合适的目标
但无论如何,在保留原来核心阵容的基础上,深圳队能够把小外援换成CBA顶级本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他们现在更应该做的事情,是力求在常规赛打出更好的战绩,力求获得相应的主场优势,进而在季后赛期间握有从第二集团突围的优势;并且尽可能打出更高的百回合净胜分,现阶段力求尽可能缩小和广东队的档次差距,【待天下有变】,再去追求队史首座总冠军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