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信生吃鱼胆可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偏方,49岁的王云霞(化名)出现腹痛腹泻、头晕呕吐等中毒症状被紧急送医。
近日,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接连收治3名鱼胆中毒患者。
专家提醒,鱼胆生吃、熟吃都可引起中毒,严重者有生命危险。
家住衡阳的王云霞最近有点头晕。前几天,朋友送给她一条3.5公斤的大草鱼,听说吃鱼胆有清热解毒等功效,王云霞便取出新鲜鱼胆,混着温水一并吞下。
两个小时后,她先后出现腹痛、腹泻、呕吐、乏力等不适。在家休养观察了五六天后,她又出现了视线模糊、头晕呕吐、全身乏力等症状,家人这才将她送到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抢救。
入院时,王云霞全身乏力、尿量明显减少、巩膜黄染,抽血检查显示,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高出正常值20多倍,肾功能指标肌酐高出正常值10多倍,结合病史和检查结果,医生考虑为鱼胆中毒、肝肾功能损害,病情危重。
王云霞被转入急诊监护室接受血液净化、护肝、利尿等对症治疗,目前病情趋于好转。
无独有偶。家住长沙市天心区的李先生虽然知道鱼胆不能吃,但在醉酒后误服了多宝鱼的鱼胆而中毒入院。
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郭萃蓉提醒,鱼胆是有毒的,其中以青鱼、草鱼、鲫鱼的鱼胆中毒最多见,直接服用可导致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轻则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重则发生抽搐、昏迷,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导致尿毒症。
一般来说,鱼越大,吞服胆汁越多,中毒越严重,空腹食用者症状出现较早,饱餐后服用者,症状出现较迟。
“鱼胆在我国古代的《证治准绳》书中曾经记载过有清热解毒、明目止痛这个作用,但古代的医生也是把鱼胆和其他的药配伍,而且其来源、服用方法和用量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大部分作为外用药来用,而不是直接内服。”
郭萃蓉提醒市民,鱼胆中的有毒成分耐高温,且不被乙醇破坏。因此,不论生吞、煮熟或者泡酒喝,鱼胆中的有毒成分都不会被破坏,吃下即会导致中毒。
由于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在服用鱼胆后中毒反应不一,若不慎误食鱼胆,出现腹泻、头晕乃至呕吐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应立即压迫舌根催吐,同时尽快到医院治疗,以免延误时机。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