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补到头,不如补霜降!艾灸4穴,祛除90%的秋冬疾病!
2019-10-24 14:54:53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此时是秋冬转换之际,入冬的过渡之时,阳气渐弱、阴气增强,人的精气开始封藏,在养生时讲究一个“护”字。

一是要护好自己的阳气,注意保暖,防止寒气侵入体内。二是要养护自身抵抗力和代谢,让身体处于平衡状态,为冬天的健康打好基础。

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霜降,重要的养生时机,记得做好这几件事!

霜降养生,“四防”要注意

1、防贼风

霜降时节,天气转凉,风邪易乘虚而入。尤其是晚上,人在睡眠中,人体免疫机能降低,阵阵凉风吹起地面尘土,细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这种被中医称为贼风。

受到夜间贼风侵袭,第二天就会全身酸痛,疲乏无力,还会引起咽炎、气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经麻痹等。

所以,晚上睡觉一定要盖好被子,特别是保证腹部、头部不要受寒。此外,人体关节部位最怕受凉,容易出现腰腿痛等疾病,因此需要注意穿衣保暖,不要随意减衣,以防贼风。

2、防湿邪

秋天的雨水多,要防止湿邪带来的身体不适,如水肿或腹泻。如果脾伤于湿气,就会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作埋下病根。

可以多吃莲子、苡米、冬瓜、莲藕、山药等祛湿的食物。

3、防秋郁

秋季养生防秋郁可以适当运动,感到开心就放声大笑。要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豆类等;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等。

4、防秋燥

起居上宜早睡早起,早睡能养阴,早起呼吸新鲜空气,可以养肺。而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的水果可以滋阴润肺。

补肾、养阳,这2件事要做好!

1、调补肾:每天敲后脑勺1-2次

方法:捂着耳朵,食指中指叠起弹后脑,弹几下后放开耳朵,里面有嗡嗡的声在响,反复做九遍。每天1-2次。以舒适为度,如果不舒服就停止。

此方法即鸣天鼓,要掩着耳朵叩击枕骨,对头部、耳部都有一定的刺激。而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脑为髓之海,所以此法有调补肾的作用。

2、增补阳气:两手攀足固肾腰

方法:两臂从体侧摆起,握住两脚(可以用一条毛巾帮助)。上身前倾,逐渐加大幅度,缓缓起身,抓住大脚趾。重复2-3次后把手放在膝关节上,温暖膝关节。

两手攀足式,可通肾经和膀胱经,强筋骨、固腰肾、增加阳气。

艾灸4穴,预防90%的秋冬疾病!

秋霜已落,阳消阴长,人体容易阴虚疲乏,而艾灸可以通经络、调阴阳、补正气,正是霜降养生之道。

利用纯阳艾火,灸这四大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促进脾、肾运化的作用。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土沃、水盈、气足便能生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人自然会健康长寿。

1、涌泉穴

灸涌泉穴是关键,中医讲金水相生,肺属金肾属水,互相依存。涌泉在脚心,是人体最低的位置,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可滋阴降火安眠,能缓解鼻干症状。

2、肺俞穴

在背部,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肺俞穴,是肺脏气血在背部的反映点,它可以反映肺脏的气血盛衰及功能状态,艾灸背部的肺俞穴,可通过其经络系统,对内调节脏腑功能,调和气血阴阳,损有余而补不足,使人体气血阴阳维持动态的平衡状态。

3、命门穴

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4、中脘穴

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主治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候。

霜降时节,渐入冬寒,做好艾灸养生工作,滋养你的整个冬季!​​​

24小时服务法律热线:0531-80961678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9 莱芜知名律师 法律咨询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