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频繁熬夜、过度劳累、情绪焦虑、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盛行,近年来,心脏疾病患者在逐年攀升,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关于年轻人“心梗猝死”的报道已是屡见不鲜……
一提到心梗,可能你第一时间就会想到电视里的画面,有个人痛苦地捂住胸部,然后倒地,旁边人赶紧联系急救车送医院,但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还没等来救护车,或在去往医院的路上就已经离去了……
心梗是冠心病最严重的类型,一般发生都非常突然,发病速度快,致死率较高,后果特别严重。
突发心梗后,心肌的血液供应会被中断,细胞很快就会坏死,如果不及时恢复,坏死的面积就会一点一点变大。
对于心梗发作的患者来说,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每多耽搁一秒,心肌的受损就可能加重一分,而由于心肌受损的不可逆和不可修复,多耽搁一点,预后就会差很多。
当然,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溶栓、早期再灌入治疗等手段帮助梗死的血管重新开通,如果发现得早,并进行了正确、及时地救治,抓住“黄金救治120分钟”,可以将死亡率降到最低。
相反,任何一个错误的急救方法,都会加重心脏负担,甚至加速死亡!
那么,如果身边有人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我们该做点什么来避免猝死的悲剧上演?
当然,急性心梗救治不能全凭运气,专业有效的急救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本期BTV养生堂头条专栏特邀浙江医院心脏康复科副主任医师王雁教授,跟你聊聊在心梗这个“死神”到来时,如何争分夺秒展开急救:
1、做对2件事
第一、一旦出现心梗征兆,立即拨打120!
抢救心梗、脑梗这样突发的凶险疾病,什么是最重要的?当然是时间!尽快到最近的医院!
急性心梗患者如果不能在4-6个小时内恢复血流重建,心肌就会永久死亡,造成心脏衰竭。所以,急性心梗的患者发病时,最紧要的事是:去医院进行紧急抢救,尽早恢复心脏的血液供血。
第二、如果出现意识丧失、心跳停止,就要进行持续、有效、不间断的心肺复苏,直到医务人员赶到。你要记住三个词:持续、有效、不间断。
2、避免4误区
急性心梗的死亡,多发生在起病的1小时内。然而在救治方法和过程中,也有些误区,一定要提醒你:
误区1、让患者坐起来
有些心梗患者发病时会因为胸痛倒地,这时周围的人都会把患者扶起来,坐在凳子上,抚摸他的胸口,这样反而会耽误事。无论在任何时候发病,都要立即平躺!
因为平躺时,回到心脏的血液是最多的。冠状动脉本身就缺血,站和坐只会使心脏的缺血更加严重。记住:如果怀疑是心梗发作,第一时间应原地平躺。
误区2、错误用药
在等待急救车到来的这段时间,我们往往会给患者服用硝酸甘油,这没有错。如果吃一片,胸痛不缓解,有时候可能就接着再来好几片。这就有问题了,这样吃硝酸甘油会过量,导致血压的下降。因为心脏本来就缺血,如果你再服用硝酸甘油使血压下降,会加重心脏的缺血。
误区3、不坐急救车,自己去医院
我在心内科急诊,经常见到很多患者是自己坐公交、打车、骑车来的,而且70%的患者不是被急救车送来的。遇到这样的患者,我们真是替他捏一把汗,真是万幸。
对于疑似心梗患者,各种轻微活动都会增加心脏负担,也许前一秒还没事,后一秒就倒下了。而且,万一没有人陪在身边,一旦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很可能会错失最好的抢救时机。
误区4、盲目的心肺复苏
心脏复苏适用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而急性心梗患者并非都会没有呼吸和心跳。如果患者没有出现心跳、呼吸骤停,而进行盲目的心肺按压,反而会增加室速、室颤这些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
误区5、和医生讨价还价
心梗抢救争分夺秒,前面我已经和大家反复地强调了,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急诊条件下尽可能听医生的,不要和医生讨价还价。
该手术就立刻手术,否则耽误的是你和家人的生命。尽快通过急救车到最近的一家三甲医院急诊,才是上策。
但是,由于心肌一旦坏死就无法逆转,无论多么及时、有效的治疗,都不可能让心脏重回原来的状况。
尤其现在已进入秋季,气温下降,血管收缩,血流减缓,血小板易凝聚,另外,强冷刺激也会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心梗发作也进入了高峰期,在寒冬来临之前,防止心梗的发生更是刻不容缓!
心血管疾病本身属于慢性病,三分靠医生,七分靠自己!如果你能掌握基本的心脏医学知识,学会自我保健,提前发现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信号,尽早建立起“生命的防线”,并掌握心脏复苏急救原则和方法,才不至于在心梗来临时措手不及,才能更好地避免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