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机时突然失明!深圳小伙被抢救4小时,黑夜看手机真会致盲?
2019-10-12 15:25:22   

平时玩手机的时候总是胆战心惊

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深圳有一位小伙子在玩手机时

眼睛突然失明!

到底怎么回事?

日前,在IT公司上班的小吴(化名)在玩手机时,眼睛突然失明,深大总医院眼科诊断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即俗称的"眼球中风"。从出现失明症状,到恢复矫正视力,短短4个小时后,小吴的矫正视力成功恢复到1.0,抢救成功。在后续的住院治疗中,医生还为他排查出了暗藏身体里的秘密“地雷”——心脏可能存在卵圆孔未闭合,在心血管内科与神经内科的综合治疗下,为小吴大大降低这类疾病的复发风险。

右眼突然看不见了 医生一查发现事情不简单

日前,在深圳西丽一家IT公司上班的小吴(化名),中午休息时像平常一样正在玩手机,突然眼前一花,右眼看不见了,反复揉眼睛都没缓过来。小吴有点慌,马上赶往深圳大学总医院。

眼科张志清医生接诊后,进行视力检测,视力表、指数(数手指头)、手动(手部晃动)、光感(手电筒照射)等一系列检查后,确认小吴的右眼光感消失,瞳孔散大至6mm。更糟糕的是,用裂隙灯一照,眼底的两根动脉血管已经变白变细,对应的视网膜也是缺血状态,张医生初步诊断这是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即俗称的眼球中风。

视网膜缺血时间超过90分钟

感光细胞的坏死将不可逆转

超过2小时

视网膜就会出现萎缩

即使恢复了血供

视力也很难恢复

因此,治疗眼球中风就和治疗脑中风一样

需要争分夺秒

患者正在接受注射治疗。

多科会诊确定溶栓方案 4小时极速抢救

张医生立刻行动起来,一边按摩眼球、安排吸氧,一边让同事飞奔去药房帮忙拿药,让小吴赶紧服下硝酸甘油和丹参滴丸,并注射了山莨菪碱。半个多小时后,小吴的右眼有了一点点光感,瞳孔的对光反射也开始恢复。进行眼底照相检查,发现视网膜下方的动脉血管有所恢复,但是上方的动脉还是偏细。

关键时刻,眼科蔡莉主任果断指示:开放绿色通道、积极对症处理、边治疗边完善,做好住院准备。随后,蔡主任迅速给神经内科打电话呼叫会诊,商讨制定了详细的溶栓方案。与此同时,眼科护士陪着小吴一边吸氧,一边完善各项检查,验血、心电图、头颅CT等,排除了颅内出血、占位病变等问题,确保可以及时开始溶栓治疗。

离发病过去了两个多小时,小吴的视力从无光感提升到了0.1,只是下方还有小片的遮挡,医护人员丝毫不敢懈怠,迅速帮小吴办好了入院手续,以尿激酶50万单位+200ml氯化钠静脉滴注进行溶栓治疗。终于,发病四个多小时后,小吴的矫正视力成功恢复到1.0,抢救成功。

之后,小吴留在病房继续进行降眼压、扩管、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治疗,3天后,顺利出院。

医生用裂隙灯为患者检查眼底。

“无缘无故”的中风 原来可能是身体里有隐患

为人熟知的脑中风是以

脑部缺血或者出血损伤症状

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一旦发生可能危及生命

实际上,视网膜作为眼球壁的最内层,上面也分布着动脉和静脉血管,一旦发生阻塞,会造成视网膜高度缺血或者出血,引起视力急剧下降。

小吴的这次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简称"CRAO",多发于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老年人,4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约为万分之一。而小吴才30多岁,平时身体挺健康,虽说是最近工作忙,有时候会熬夜,但也不至于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

医生在小吴住院期间继续排查,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发泡实验阳性"的检查结果,表明心脏可能存在卵圆孔未闭合,引起右向左的异常分流,而左侧大脑中动脉每秒有超过25个微栓子形成。也就是说,小吴这次是右眼视网膜动脉堵住了,下次可能会有其它重要血管被堵住的风险,严重的话甚至危及生命。

幸好小吴这次及时赶到了医院

不但成功治好了眼睛

还排查出了身体里的隐患“地雷”

在10月10日世界爱眼日前夕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第一份《世界视力报告》

报告指出,包括失明在内

全球至少有22亿人视力受损

长时间玩手机、看电脑导致的眼疲劳会加速视力下降

这套眼保健操

可有效预防近视、缓解视疲劳!

↓↓

手机在人们生活中已不可或缺

很多人还习惯在睡觉前

用手机看看新闻、朋友圈,刷微博

那么,黑夜里看手机真有致盲的风险吗?

早前,网上流传着一则消息,称睡觉前“刷屏”,特别是关了灯后在黑暗中看手机,眼睛被强光刺激30分钟以上,就会造成眼睛黄斑部病变,导致视力急剧恶化。而一旦得了黄斑变性,就相当于患上了“眼癌”,完全无药可治,只能最终导致失明。

手机真会对眼睛造成这么大危害吗?

如果已经黄斑病变

真的就无法可治了吗?

普通人在用手机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魏文斌:

黄斑变性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疾病,主要患病人群是老年人,因而,该病又叫作老年黄斑变性。诱发黄斑变性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遗传、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吸烟或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眼睛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等,这些因素,与在黑暗中看手机并无直接关系,也没有科学依据直接证明。

将黄斑变性称为“眼癌”也不准确。所谓“眼癌”,是指生长在眼部的恶性肿瘤,一般为遗传或由于自身基因突变引发。网络上“黑暗中玩手机会得眼癌”的说法,容易对公众造成误导。

提醒广大公众,从护眼的角度讲,还是应尽量减少在黑暗中看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如果一定要看,最好让房间里有一个背景光,同时把手机或电子产品的屏幕亮度调得暗一点儿。

来源︱光明日报 央视新闻

监制︱党毅浩

编辑︱王雯

24小时服务法律热线:0531-80961678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9 莱芜知名律师 法律咨询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