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高血压。高血压虽然悄无声息,但对我们的身体破坏极大,很多疾病都与高血压有关。如,心脏病、脑梗、肾衰……
虽然在临床上不再硬性规定收缩压超过180mmHg、舒张压超过110mmHg即必须暂停手术,但高血压病人的麻醉风险依然存在。高血压病人麻醉中、后发生脑卒中、脑梗死、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病人死亡的事件仍时有发生。尤其需要长期密切关注、调整的血压管理与麻醉医生相对短暂的管理病人之间的矛盾,这在高血压管理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也就是说,没有麻醉医生系统地去调整血压,很多病人的血压对于手术来讲都是不合格的。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看似小小的高血压很有可能影响到病人的预后。我们来看一下影响高血压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都有哪些?
1.未加控制的高血压是临床中最易被忽视的因素。为了手术,急于追求速降血压是非常危险的。
2.血脂异常,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这方面常常提示全身各处血管受损,术后发生血栓、栓塞几率高。
3.已有靶器官损害,包括:
①左心肥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X线胸片)
②蛋白尿和血浆肌酐轻度升高106~177mmol/L
③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髂、股或主动脉)
④视网膜普遍或局灶性动脉狭窄
因此,对于手术前已有靶器官损害的病人应当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
4.并存的疾病情况,包括:
①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卒中、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②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充血性心力衰竭
③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血浆肌酐>177mmol/L)
④血管疾病:夹层动脉瘤、症状性动脉疾病
⑤重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血、视乳头水肿
一旦发现病人有这些并存疾病,往往提示再发可能性大,需要积极做好预案。
既然高血压危害这么大,那么作为高血压病人,在手术之前应该如何自我管理血压呢?
住院期间,控制高血压的第一条原则是镇静。可以是医疗干预的、也可以是自我调控的。总之,一定要让情绪平稳。因为人的情绪紧张就会诱发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就会加剧血管收缩。这种因素对血压的影响往往大于药物的作用,也就是即使服用降压药可能效果也很差。同时,由于持续的血管收缩,即使看似很高的血压,血管末梢往往是缺血的状态。这种状态下,极易诱发各种血栓、栓塞事件。末梢好不好,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手脚的温度即可。如果手脚很凉,说明血管收缩,末梢循环不好。
住院期间,控制高血压的第二条原则是用药。一旦医生诊断为高血压,说明该血压不是精神作用就可以调节的,必须药物才能使血压平稳。大家不要担心药物的副作用,相较于高血压引起的后果,药物的副作用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