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牙疼给每位患者带来的痛苦是刻骨铭心的。口腔科医生没有外科医生的惊心动魄、刀光剑影,没有中医医生的望闻问切,也没有内科医生的包罗万象,却可以为患者解除这种难言的痛苦。经过牙医的完善诊治后还可使患牙继续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提起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的副主任吴思,许多经他诊治过的病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赞誉有加。自从事口腔科工作的那天起,就精心钻研技术,满腔热情地为患者服务。
精湛技艺赢得患者信赖
口腔科的医生,不像别的科室有一些惊心动魄的事迹,他们每天在做的,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而越是这样的小事,越是需要医生够细心。
说起口腔科,许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看牙齿很麻烦”。作为一名口腔医生,吴思表示:患者的信任,是对他最大的鼓励。在他看来,做一名医生,首先要有一颗敬畏之心,医生不是高高在上的职业,要敬畏病人,治病救人,这是基本的职业情怀!
“口腔专业是操作性强,比较精细的活,需要患者本人到场的体验式消费。大多数人对牙科非常畏惧,想到看牙就觉得疼痛难忍,这就需要我们和风细雨地来讲解,安慰,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
在口腔科,经常有许多小朋友前来看牙齿。孩子容易哭闹,不配合,对于这些小患者,吴思有自己的小方法。诊疗过程中,吴思会尽量用符合儿童特征的语言来与之交流,以取得孩子们的信任,让他们觉得治疗口腔疾病并不是令人恐惧的事情。实际操作时,他会把探针比喻成“探测器”,是为了探测出牙里的“小虫子”;把三喷枪称为“电风扇”,可以让牙齿凉快一下;把高速手机称为“喷水的淋浴器”,功能是给牙齿洗澡等等。
“给小孩看牙,其关键是尽量减轻治疗时的疼痛感,尤其是第一次治疗要尽量让孩子舒适,否则,孩子因疼痛难忍产生‘心理阴影’,就不愿再接受治疗。要安慰孩子,鼓励孩子,转移孩子对疼痛的注意力,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感,这样,孩子也能很高兴地接受配合治疗。”
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
“老爷子,你这颗牙齿的牙根已经折断了,所以才会在咀嚼东西的时候有疼痛感。”9月12日上午,在市一医院门诊4楼口腔科,吴思正指着电脑屏幕上的X光片对前来看诊的病人说道,“你看,这里和旁边的不一样,牙齿根部折损,只能拔掉了。”
今年60岁的张发贵是吴思的老病号了,最近,他因为左边牙疼又找到吴思来看诊,经过检查发现,老人多年前左上颌做过烤瓷牙,因为时间较久,导致该烤瓷牙的牙根折断,进而引发疼痛。
“记得拔牙的时候一定要吃过早餐再来,过节期间如果牙疼就吃点消炎药缓解一下,还有……”由于时值中秋节前期,患者想节后拔牙,吴思根据患者的情况与之商定了节后治疗时间,又再次的“啰嗦”起来。而对于吴思的一再叮嘱,张发贵早已习惯:“吴医生很有耐心,每次看诊前后都会一再叮嘱注意事项,医术好,我的牙一直都是他看的。”
“无论自己的技术有多纯熟,都要把每个患者当做自己的第一次诊疗。”而这也是吴思视为职业格言的一句话。他说,患者在生病之时已经非常痛苦,特别是口腔问题,很是折磨人,医师应该保持耐性尽量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疼痛。
为此,每接诊一个病人,吴思都会细心询问病人,弄清楚来龙去脉,找到病根,对症治疗。在看完病之后,他还会一再“啰嗦”的告知病人术后注意事项,从饮食安排到其它日常护理细节都会一一说清楚。“我多说几句,对于病人来说,其实是最好的最有效的科普方式。”吴思告诉记者,“我希望自己不仅仅是一个牙科医生,更是一个健康知识的传播者。”(三峡日报记者郑璐 通讯员向熙明)